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205:周末加班加点,找回备考复习灵魂

(2022-05-15 20:14:4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205:周末加班加点,找回备考复习灵魂

“赵老师,你看需要我们做什么?”仇老师这样说,身边李老师也是这样的表情,两位班主任的热心急切也在感染着我。

这次小测的不理想,让我整晚上睡觉不宁吃饭不香——我忽然找不到上课的那种最好感觉了。千方百计地努力找回,就成了目前的钢需:像优秀老师学习,听他们的课;深挖内潜,热情精力体力和教育教学艺术方面;打破师生之间桎梏教学的瓶颈。

我也渴望得到孙老师的帮助:“一个班只有7个人过合格,还不到目标的百分之五十,我怎么交代呢?之后的教学如何充满信心前行呢?”孙老师很快打印了其他区县的模拟题,这个周末我们分头回去做题,打磨更好教学的方式方法途径。奥,还有市区两极的备考研磨课,因为网络卡壳,都是虎头蛇尾,抽空补上这一刻,从市区级优秀教师身上汲取经验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抉择。

走出小马过河前的心态

近六年里,有了三次带毕业班的经历,但是并没有留下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一次就是陪着做题,第二次用了板演法促进优生带差生,都存在一个慢节奏效率低和缺乏出色表现的状态。两次复习,都注重了师生关系的处理。第一次就是避免师生矛盾冲突,第二次巧妙化解冲突,这第三次应该是带着学生走进一个考前复习的新境界,但是找不着北了——此刻,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孙老师的看着文字版的背记不是很适合我,就像是我的看图展开讲不是很适合孙老师一样,当然我们各自的方式方法肯定都有短长,需要的更是取长补短。另一位师傅孙老师,提出的建议:看着课本梳理,防止反生;没课必考,及时查找教与学的缺憾。我觉得拿不起来,顶多两节课考一次,才有时间精力去分析弥补。

我想起小学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小马过河》。一匹小马,按照妈妈的吩咐,背着一袋小麦要去磨坊磨成面粉。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他站在河边犹豫不决。

树上一只松鼠告诉他:“小马,你不能过河,小河会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在这条河里被淹死了。”

小马正要想别的办法,牛伯伯过来了:“小马,不要怕,河水只是淹到我的脚踝呢!”

小马尝试着趟着河水过河,发现小河没有像松鼠说得那么深,也没有牛伯伯说得那么浅。

实际上,作为考前一个月的复习经验和比较成熟的方式方法,只有过去了,才能总结一些经验教学。正像是陶行知先生说得那样,在前行中获得真知。我想,一年前自己申请带毕业班,不就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吗?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当然,前提是有着更加健康的身心和更加科学合理的乐观面对。

市区研磨课上借箭

记得五年前,曾经听过考前研磨课。

那种课件与教学思路相得益彰的复习法,让我心向往之。

自己制作不出那样的课件,而且学生也一下适应不了那种大容量具有一定深度读图分析思考表述深度高度的教学方法。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朝向这个方向努力。

由点及面由面及点,让看似破碎的地理知识规律尽量贯通起来。

想想容易,真的要做到很难。

不用说贯通,就是自己遇到一些难题都好几天理解不了,谈融会贯通做到高屋建瓴,那是一个更高层面的事情了。

这几年里,我一直做着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细节上的努力:知识技能框架的完善,师生关系的梳理和优化提升。

理想中的地理教学的情景,总是像惊鸿一瞥——可遇而不可求,有时看似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这个周末,看研讨课时发现了一些这种复习法和相应的课件,于是筛选出来通过截图下载了,准备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诸葛亮草船借箭,我想市区教研课就是通过推出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方法,给诸位望眼欲穿的教师提供一个“借箭”的机会。

很多时候,在自己绝望或无奈的时候,就想象自己成为一柄箭,最后的箭,冲向自己心目中的渴望达到的目标——箭靶子的中心。

想象归想象,教育教学虽说君子不器,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是需要相应的课件才会得心应手的。

这些箭就够了。

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但是从优秀教师身上学习一些东西补齐自己的短板,不管是在研讨课上还是平时教学中都是永远不过是的途径的方式方法。平时的教学中,孙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样板。

从各区县考题中找灵感

    五区三县,除去自己所在的还有七份卷子,这就是周末要突破的。

打破了一天只做一份题的记录,当然之前的一份题大概相当于两份区县考题。区县考题满分为五十分,之前做得一份题大都是满分一百分。

周六,因为妻的六旬大寿,岳母和几位姐姐和连襟们以及外甥们来了,我只是抽空做了两份半卷子。今天,我凝神聚力做了四份半,终于突破了几份卷子大关。

七份卷子中,都有难题,当然不用了很多功夫就攻克了,看到问题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实力。

每节课都是有灵魂的,每份卷子也是一样,最近我找不到上好复习课的感觉,就是失去了这种找到灵魂的感觉。只是头脑木涨涨的做题,大概学生也是如此感觉吧,反正我从他们的表情中没有看出多少豁然开朗来。

基本的思路,就是结合每个区县的题,将四本书通一遍,当然在通教材的时候,也结合试题涉及范围有所侧重。这样下来,四本书的基础知识也就基本上温故而知新一遍了,带着出题老师的智慧,带着教师做这些题得来的灵感,可以更好前行在路上了,当然还有研磨课上的课件展示的教学灵魂也紧紧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