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5.14孙老师钉钉课观后感

(2022-05-14 20:50:02)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2022.5.14孙老师钉钉课观后感

今天,孙老师上钉钉课。课前,我给五六班同学提醒以下问题。

听完课后,我写出从孙老师课上我听出来的学习地理的好思路分享一下。

我们准备听课了,听课让自己长进的关键:听出老师思路与自己的不同,在你会做这个题的同时,已经掌握了不同的两种或更多解题思路。
    这些不同的思路,又与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规律结合在一起。你思考一下,自己的思路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和规律是什么,涉及什么图上的问题和信息,老师的思路又涉及哪些知识和规律以及图上信息。
    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地图,要熟悉,要知道它们的联系或关系,更要学着灵活用这些基本知识规律和图上信息。每一次做题看到这种不一样是长进,当然把自己不熟悉的地图和基本知识规律弄清楚记忆牢固了也是长进,这两个长进融为一体,就是自己地理学科素养的真正提升。
     记住老师讲题答案,只是学习的基础,基本能力是明确老师思路,再此基础上遇到问题有自己正确可行的解题思路。

看图的时候,用笔尖指图

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孙老师画题干,用笔尖指着地图和上面的指向标,平移指向标。分析出错原因,没有看到指向标,进一步提醒:看图要看图例,也启示我们看图不要丢下重要信息。画题干重点,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出错,可以减少这种失误。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

首先看图明确其位置,看在哪两个板块之间,而且判断两个板块做张裂还是挤压运动,指着图下面的文字,继续分析印度洋板块在下亚欧板块再上。不是仅仅知道答案了事,而是进一步深入看图分析知道一些更加具体明确的东西,这样理解记忆才更加生动形象。

等值图

讲等高线地形图时,联系到了等温线图。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温线密集,温差变化大,相对应的地形坡度也是较陡。

除了上面的等温线等高线之外,地理上还有等降水量线等等。

相似的问题,要注意关联,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在区分辨别中,可以对相似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刻准确。

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地理事物记得清楚明白比较容易,如果相似度很高的地理事物能分辨清楚,就是达到了学习的高境界。

 

看书明确澳大利亚三产业

看着课本上关于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的叙述,明确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

最早的是农牧业占主导,之后是工矿业占主导,最终主导产业是服务业。工矿业和农牧业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其实,欧洲西部也如是如此。最初欧洲西部主导产业是畜牧业,后来是制造业,现在是主导产业是服务业。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制造业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看书上文字的关键词,勾勾画画,读出内涵,你会收获更多。

很多出题的老师,就从这些话语中发现问题,设计成一个考题。

看书看图多问一个为什么

领着同学们看了我国的夏季气温分布图和冬季气温分布图,得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不是简单记住这个分布规律,而是学会从气温分布图上总结出这个规律。

最后又提问:为什么冬季最低气温不在青藏高原而在黑龙江省北部呢?

孙老师指着地图讲:青藏高原虽然海拔高,但是纬度较低,冬季气温比我国最北端气温高。

学会自己看图找出规律,可以走出地理背过了不理解的误区。可以通过多问一个为什么,让自己轻松搞定那些从没有见过的地理问题——因为地理知识规律是相通的,虽然区域不同国家各异等等。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讲到横断山去山高谷深河流和山脉南北走向的时候,孙老师进一步引领大家看了东南亚地形图,引导指出东南亚山脉是横断山脉往南部的延伸,横断山区的山脉和和河流是相通的,山河分布大势也是一致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有些地理内容,课本上没有相应的文字表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图得出结论,这是学会了看“无字书”——这是一种由此及彼出类旁通的能力,也是地理教学努力达到的一种学习境界。

一个问题多个图

印度的小麦水稻分布与地形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什么?

孙老师令我们先看了印度的小麦和水稻分布图,其次看了印度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最后得出结论:小麦分布在海拔高的德干高原西北部,这里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与小麦喜欢较低气温和较少降水相适应。水稻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半岛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那里海拔低气温高降水丰富,适合水稻喜欢水热充足的习性。

不仅一个问题看三个图,而且还看了文字版介绍的小麦和水稻的习性。

地理问题的综合性和10%的跨学科性,也从这个事例中很好体现出来了。

一个图多个问题

孙老师结合试卷中问题:美国中部地势特点。

我与孙老师答案有所区别,我的判分更加苛刻一些了,现在我觉得。

我的答案,回答美国中部地形东西高中间低是错的。只有回答美国中部地形北高南低是正确的。

我的苛刻是怕同学们被扣分,是吓破胆了,没办法的事情。

就像是孙老师讲的,能回答的更加精确一些,咱们就尽量精确。

孙老师针对这个题,还进行了一题多问:

比如美国中部东西走向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间低。

美国本土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间低。

看似答案一样,两个问题的实际内涵是不同的,仅仅背答案是不行的,还要理解。

这两个答案的实际内涵有何不同呢?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如下表述。

美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间低。因为中部河流密西西比河支流分别从东西流向中间。

美国本土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间低。以为美国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西部是以落基山为主的科迪勒拉山系北段,中部是中央大平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