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32:人生纬度空间的拓展与提升
(2022-04-02 07:14:2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132:人生纬度空间的拓展与提升
人生纬度空间,怎么才能得到更好的拓展或完善提升呢?
一边更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一边坚持诵读经典每日一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是脚踏实地,诵读经典和每日一叙,不仅更好关注评价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或小事细情,更容易学习优秀他人扬长避短。
三个泥瓦匠的故事:
三个泥瓦匠,最初都从事着同样的基础性的工作——砌墙。第一个,终生都在一门心思的砌墙,一辈子就是一个泥瓦匠。第二个,他一边砌墙,一边琢磨着怎么建造一所房子。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个出色的施工员,指导着众多泥瓦匠工作。第三个人,砌墙的同时,他还想怎么建造房子,更想着建造更受人们喜爱的房子。多年以后,这个人成了一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三个人从最初的一个样,到后来不同的结局或人生格局,不仅与一个人的天赋和能力有关,更与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充盈程度有关。第一个泥瓦匠,干着砌墙的活儿,心里也只有砌墙这件事儿。这种思想或想象力的贫穷,与其说是物质上的不如说是视野、知识面或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工作环境,可能造成这种局限。但是八小时之外的,或者工作职责之外的时间空间,怎么也跟着逼仄了呢?可能就与自己的选择人生朝向有关。
有这样一个数学公式,每天多努力一点点,那么一年积累下来,这种超越是惊人的。1.001×365=1.44,如果是十年呢?就是1.001×3650=14.4。如果是二十年呢?就是1.001×365×20=28.8。
有人说,我八小时之内就很累了,我怎么有更多努力一点点吗?我们对自己的累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这个累可能是身体上的更多来源在心灵上。当我们的知识足够丰富心灵足够强大和能力足够充实,我们在回顾曾经的累会感到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愿意,这一点点读书的时间会有的。
九年前,两眼都不近视的我,右眼突然眼底出血,不到半月时间右眼的视力已经看不清视力表上最上面一个E的朝向了。喜欢阅读的我,一度非常苦痛。亲朋好友建议我:尽量保护剩下的左眼,可以用听书代替阅读。
六年前,在叙事者团队的引动激励下,我开始坚持每月共读,现在已经阅读了六十多本名著,超过了我之前所读的名著的总和,并写下了三千多篇五百多万字的每日一叙。这种毅力,来源于叙事者的引领,也来源于我之前阅读上千万字古今中外名著背诵近六万字经典的精神文化支撑。
在我们能力有限的时候,我们就像是第一个泥瓦匠一样,把眼下能够做好的事情做好,这是最基本的。当我们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心有余力的时候,可以想着更大担当——义与上比。这种更大担当,来源于每个人的天性,来源于广泛阅读好书和人生的一种体验感悟上的加持。
一本好书,是可以帮助提升人的认知、价值观等,继而影响到一个人外在的言行。
当然这种改变,不是让人不守本分。三个泥瓦匠,心思不同,但是对于泥瓦匠的最基础的工作都是心存敬畏的。不过第二个和第三个,这份敬畏有了拓展,分别拓展到了一所房子和更好的房子。
有些人读书,仅仅读书,有了很高的学历或者有了很多本书,结果却没有什么完善提升。
这种阅读,就与做事脱离了。就像前面提到的三个泥瓦匠,如果他们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上,不去砌墙,不去做造房子的事情,不去做早更好房子努力尝试,那么恐怕他们连一堵墙都不会砌好。
不管是小孩大人或者是各行各业,每个人时时处处要么扮演着教师的角色,要么扮演着学生的角色,要么是这两种角色的时时处处的不同替换。我们情绪念头言行的细微调整,任何小事细情的完善提升,都是更好做事的一种标志。
三个泥瓦匠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泥瓦匠不同人生纬度空间的写照。从切墙到造房子到造更好的房子,都与切墙有关系,都是在砌墙这件最基本的实践能力基础上完善提升出来的。
一个人的纬度空间的提升,就是从认知到情绪念头言行的细微改善开始的。
这种改善怎么发生呢?一个人做了一天的活,或者一个学生学了一天的功课,捧读一本心仪的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或者与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的书籍,于是自己的心灵世界,便有了一个拓展。不仅仅是眼前在砌的一堵墙,于是心中眼睛里有了一所房子的向往,有了一所更好的房子的向往,也就有了诗和远方。眼前砌墙的逼仄和窘迫,也就变成了一种历练——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于是,不管你在做什么或学什么或者处于顺境逆境,于是都有一个人生的诗意与远方的存在。
一个人要有格局,这个格局就是一个人所能感受或体验到的维度空间。当这个纬度空间,可以容得得下整个人生和宇宙,就容易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安静,就容易拥有朝向乐观有趣的人生和美好。当一个人的格局不够强大的时候,他的心灵是难以安定下来的。
真正让自己的格局强大,就需要一种精神文化和历练的支撑。一本或几本好书,就往往是这种优秀精神文化和历练的载体。一本好书,或者说多本好书,与一个生命个体有机融合,就形成一个一种完整的生命链条,这是一个源远流长又接地气的鲜活与美好。
贯通源头和未来的,是那些优秀的经典,接地气的是一个人在做人做事的种种环节和细节上的完善提升。
一个人身体的生命不可能无限延长,但是可以借助书本中的智慧,让一个人的认知可以穷尽漫漫历史长河,几百年几千年乃至几万年。一个人眼睛看到的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借助望远镜或其他媒体看得更远,可以借助书本中的智慧想象到这个人类或自然界诞生以前的一些,想到几百年几千年后那些会永恒的所在,可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一种崇高的无限的事业中去。这种事业,不必有自己的姓名,但是一定有自己千方百计为之贡献的心血智慧和力量,甚至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的亘古如斯的悲悯情怀!
一个人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看他怎么做,更关键的是看他做这件事时伴随的心灵世界的种种。
一个人的纬度空间,不是靠读了几本书就可以高枕无忧的,需要对书中一切优秀文化与自己做人做事有机集合起来,不断从小事细节上完善提升自己。
自古以来,真正的读书者就有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习惯。一本好书,或者一段好文,或者一句箴言警句,或者一种令我们的念头言行时刻朝向美好的一种言语或符号,都是值得我们敬畏的,都可以称之为好书。其实,自己的一言一行串联起来的生命时光,就是一本书。没有优秀文化(自我完善提升的行为)贯穿,这本书是散乱的,没有情趣或人与事的更加精致得令人眼前一亮。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自己或周围的其他更多的人,选择了一种朝向美好的努力或者活法。从这个意义上来阐释我们的教与学的意义,就是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和有趣的事儿。虽然严酷的现实中,我们常常感到这种理想的遥远或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反求诸己中得到一种朝向更美好内心坦然与乐观。
这一切朝向美好的努力中,一本好书,或者一切的好书,善莫大焉!当然千万不要忘记了行知合一,这样一切好书,才会成为朝向更美好的种子,在暖风拂面的日子里发芽吐绿乃至万紫千红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