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131:好书提升人的纬度空间

(2022-04-01 20:01:3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131:好书提升人的纬度空间

  我很欣赏一种说法,就是我们人可以生活在不同的纬度空间。大家都说:“夏虫不可语冰!”就是一个更高纬度空间的人,不可以与一个低纬度空间人浪费一些时间,因为低纬度空间的人看不懂高纬度空间的人明了的一切。

每个人都在学习,还有人将学习称之为读书。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读书,当然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完善提升人的纬度空间方面却是异曲同工的。

当然,不同程度的学习或阅读,对于提升一个人的纬度空间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大家都听说过三个泥瓦匠的故事:三个泥瓦匠,最初都从事着同样的基础性的工作——砌墙。第一个,终生都在一门心思的砌墙,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确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几十年以后他只会砌墙。第二个,他一边砌墙,一边琢磨着怎么建造一所房子。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工人,在他的手里,很多房子矗立起来。第三个人,砌墙的同时,他还想怎么建造房子,更想着建造一所更受人们喜爱的房子。多年以后,这个人成了一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三个泥瓦匠,最初的工作基本没有差别。有差别的是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绪念头言行的最初基本都没有不同,但是因为这种微小的不同,也会因为坚持而发生从量变到质变!

一本好书,就是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的。

当然这种改变,不是让人不守本分。三个泥瓦匠,心思不同,但是对于泥瓦匠的最基础的工作都是心存敬畏的。不过第二个和第三个,这份敬畏有了拓展,分别拓展到了一所房子和更好的房子。

有些人读书,仅仅读书,有了很高的学历或者有了很多本书,结果却没有什么完善提升。

这种阅读,就与做事脱离了。就像前面提到的三个泥瓦匠,如果他们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上,不去砌墙,不去做造房子的事情,不去做早更好房子努力尝试,那么恐怕他们连一堵墙都不会砌好。

作为一名教师,做的是教育教学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样一个意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用一二十中不同的语言或语气表达出来。这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很多优秀教师都有这种体会。比如与学生谈心,同样一个事情,不同的表达或沟通交流,就有有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

如果推而广之,不管是小孩大人或者是各行各业,每个人时时处处要么板演者教师的角色,要么扮演着学生的角色,要么是这两种角色的时时处处的不同替换。我们情绪念头言行的细微调整,任何小事细情的完善提升,都是更好做事的一种标志。

三个泥瓦匠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泥瓦匠不同人生纬度空间的写照。从切墙到造房子到造更好的房子,都与切墙有关系,都是在砌墙这件最基本的实践能力基础上完善提升出来的。

如果是一个人,这个人的纬度空间的提升,就是从认知到情绪念头言行的细微改善开始的。

这种改善怎么发生呢?一个人做了一天的活,或者一个学生学了一天的功课,捧读一本心仪的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或者与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的书籍,于是自己的心灵世界,便有了一个拓展。不仅仅是眼前在砌的一堵墙,于是心中眼睛里有了一所房子的向往,有了一所更好的房子的向往,也就有了诗和远方。眼前砌墙的逼仄和窘迫,也就变成了一种历练——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于是,不管你在做什么或学什么或者处于顺境逆境,于是都有一个人生的诗意与远方的存在。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在达不到自己最高境界的完善状态时,他的心灵是难以安定下来的。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不是扎实走在自我完善提升的路上的时候,他的心灵是难以安定下来的。这种不安定,让他不管是在怎么一种境界都不会坦然处之,不管是别人看来较好的境界还是别人认为的逆境,因为他缺乏这种心灵自我完善的修养功夫。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有格局,这个格局就是一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最高维度空间。这个纬度空间,可以隔得下整个的人生和宇宙,所以人就容易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安静,容易变得理性或理智。这个时候,就会明确的感受到“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表述得就是那个值得去努力达到的最美好的自己的心境。

一本好书,或者说多本好书与一个人的阅读与人生感悟经历有机融为一体,那么些书与一个生命个体,就形成一个一种完整的生命链条,这是一个源远流长又接地气的生命链条。

贯通源头和未来的,是那些优秀的经典,接地气的是一个人在做人做事的种种环节和细节上的完善提升。

一个人身体的生命不可能无限延长,但是可以借助书本中的智慧,让一个人的认知可以穷尽漫漫历史长河,几百年几千年乃至几万年。一个人眼睛看到的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借助望远镜或其他媒体看得更远,可以借助书本中的智慧想象到这个人类或自然界诞生以前的一些,可以学着像孔子一样,想到几百年几千年后那些会永恒的所在,可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一种崇高的无限的事业中去。这种事业,不必有自己的姓名,但是一定有自己千方百计为之贡献的心血智慧和力量,甚至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的更鼓如斯的悲悯情怀!

我们经常听人们说:一个人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看他怎么做,更关键的是看他做这件事时伴随的心灵世界的种种。

写下这些,作为以读书者自居的我,更加认真审视自己所在的纬度空间。一个人的纬度空间,不是靠读了几本书就可以高枕无忧的,需要对书中一切优秀文化与自己做人做事有机集合起来,不断从小事细节上完善提升自己。

自古以来,真正的读书者就有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习惯。一本好书,或者一段好文,或者一句箴言警句,或者一种令我们的念头言行时刻朝向美好的一种言语或符号,都是值得我们敬畏的,都可以称之为好书。其实,自己的一言一行串联起来的生命时光,就是一本书。不过没有优秀文化(自我完善提升的行为)贯穿,这本书是散乱的,没有情趣或人与事的更加精致得令人眼前一亮。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要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部时刻展开的人生璀璨的画卷。要让这幅人生长卷少出瑕疵多些美好,就是我们时时处处需要努力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我曾经面对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无意义的,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我们自己或周围的其他更多的人,选择了一种朝向美好的努力或者活法。从这个意义上来阐释我们的教与学的意义,就是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和有趣的事儿。虽然严酷的现实中,我们常常感到这种理想的遥远或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反求诸己中得到一种朝向更美好内心坦然与乐观。

这一切朝向美好的努力中,一本好书,或者一切的好书,善莫大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