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123:夯实自己成长的足迹与随喜

(2022-03-27 21:39:3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123:夯实自己成长的足迹与随喜

看书画作品,懂行的人都注意看笔触,好的用笔扎实有内涵,质量逊色的用笔粗糙浮躁。

其实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不是我活一天就是成长了,也不是我做事了就行,也有一个品行的好坏之分,也有一个做事的粗糙和精致之别。要不辜负人生,就要夯实自己的前行的足迹,让自己的每个脚印都因为努力朝向美好而流光溢彩。

如何夯实自己的足迹呢?我们也可以从学习书画中获得一些启示:注重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注重从写生中走出自己的新路子,两者的融汇贯通,也就让自己的书画作品有了源远流长的生命力。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从经典中汲取更好成长的文化滋养,从更好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中,却活出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美好光景。

夯实

    用了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打地基。

要盖高楼大厦,打好地基是关键。不是平地里开始垒砌起来就可以的,需要深挖。下面有空洞处要填补,下面有不结实的地方也要弄得牢靠了,这种结实不是一般的结实,要承担得起高楼大厦的重量,要有担当,要经受得起特殊的天摇地动。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需要学习,从古今中外的经典中学习,就像是书画家都注重临摹古今中外优秀书画作品一样。

诵读经典中,自己浮躁的心慢慢冷静下来。

我曾经有一次打地基的经历:首先是深挖,挖到一定深度宽度,然后将筛好的白灰和细土的灰土撒进去,提着夯一遍遍的夯,直到让加了灰土的一层变得像石头地面一样坚硬,而且不像石头地面那么容易破碎。这次打夯,是趁着夜里功夫的,熬了整整一夜,是少有的劳累且难忘。

一间房子的建设,人们知道要夯实地基,这样房子才建得坚固,住的人心里也踏实。

我们的人生,也是像房子一样是百年大计的。有句话说得好——百年树人!

房子,几天或者几个月就建好了。

人生,时时处处都在建设中,也就是时时处处都需要不断夯实自己。如果不是如此,那么相应的人生就是空中楼阁或是海市蜃楼。这样的人生,不仅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最尴尬无奈的是自己也没有一种安全感,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亵渎和不负责任。

我们现在说到学习,一般想到的是在学校里的学习,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后等等。实际上,还有一种学习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如何夯实人生足迹的学习。

如果做人做事不扎实,那么任何学习都会因此打折扣,都因为虚浮而自欺欺人。

诵读并践行经典,让我们懂得一些更好夯实人生的情怀智慧和力量。接下来,关键是落实——一以贯之的落实,在更好做人做事中对经典有更独到的解读和感悟体验。

成长

成长,两个在人生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品味中更有份量的字眼。

成,是成就。每个人要学会成就自己,就是要在前面提到的夯实自己前行足迹中成就自己。长,就是永远不会止步不前。成长性思维,成长性的人生,一种心灵和脚步至少有一种在路上的人生状态,就是孔子说的那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状态。当人生的浮华卸进,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唯有成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根本拥有的,其他的一些名闻利养等等都是过眼烟云。

只有成长中,才会更好领略到人生中不一样的更美好的风光。

只有成长中,才会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有夯实相伴的人生,成长才会生根才会茁壮。

我想到了钉子和锤子。钉子有一种钻劲和挤劲,选准了目标,似乎不起眼的一个点,然后自我加压,将身上承受的千钧重量,变成儿挤与钻的契而不舍的力量。

钉子的意义,不在于拈轻怕重,而在于她会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为荣,因为这样她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挤和钻的潜能。

锤子的意义,不在于显示自己的伟力,而在于将一种伟力发挥在一种更好成就钉子精神的地方。一锤锤下去,让自己和钉子都有了温度,有时还会擦碰处激动人心的火花。

随喜

看着上面的夯实,看着对钉子锤子的描述,似乎人生就是这么一种叮叮当当重复而了然无趣。其实,只要去除功利心,人生并不是那么枯燥。

简单重复中,也有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和气象万千。就像是日月星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中,有了万事万物的孕育生长,有了风云际会的诸多变化。

人们常说,要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做好,就要发现其中有趣的地方,在做事的时候因为这有趣,也有了更好坚持路上的诸多风景。

有一次与知心朋友偶尔提到达摩面壁的枯燥,朋友笑笑:“枯燥,那是别人的看法。他面壁时的心灵的自由驰骋,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失误,达摩已经达到了禅定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他达到了一种更好生命维度的自由,是一般人所体会不到的那种。

一个小孩子学着写作的时候,常常是需要苦思冥想的。一个炉火纯青的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是他心灵的妙笔生花感动自己也将感动钱千千万万读者的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鲁迅先生,这样描写家乡的一种习俗——随喜。

家乡有一种习俗,就是随喜。每年的一个时节,大人孩子都会到庙上去参加庙会,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随喜。庙里有形象色色的五百罗汉,赶庙会的老老少少总可以找到与自己比较像的一尊,看着这样的一尊罗汉,心中便升起一种喜悦——变得旷达洒脱,人生的不能承受的种种,在这个过程中都烟消云散。

庙会过后,这种情境还会历历在目,无数次改善着一个人的情绪念头言行。

到了下一年,这样的习俗照旧。

年复一年的过去,一个人从懵懂到耄耋之年,就这么一年年的随喜着,让自己的每个日子因为随喜变得多了一份开心快乐和美好。活着活着,自己也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那尊罗汉的样子,甚至是形神兼备的那种。

其实,一个人如果将夯实自己的人生足迹认为是一件最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也就像是随喜一样不那么艰难了——在像弥勒菩萨一样的嘻嘻呵呵中,切磋琢磨出更加美好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