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05:致敬一线教师平实的教育教学研究
(2022-03-18 19:33:0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105:致敬一线教师平实的教育教学研究
如果将我关于如何教育教学的思考说成是研究,我也觉得不伦不类。但我的确不是在做一般的思考,我是在钻研,在一探究竟。
因为我不懂,或者有疑惑,也因为我精力体力有限,所以就只是找准了一个点,努力的去一探究竟。钻研,应该是很形象的,就像是钻头有一个非常尖的头,对准了要弄个究竟的问题点。我不敢说有发明,实际上事实明摆着都在那里,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我不明白想弄明白了,叫做一探究竟也很合适吧。
这就是一个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掉价的研究,没有高大上,甚至没有拿得上台面的说辞。但是对于我,一个年纪偏大的一线教师,却是最实在的一种研究。因为这种研究,我像一个十几岁的学生一样,对自己探究的问题充满了好奇;因为这种研究,我的热情和潜能虽然不大,但是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因为这种研究,我过上了一种有趣且有意义的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戴着或者没戴眼睛,手里捧着一本书,或者拿着教杆指着什么,嘴里抑扬顿挫富有表情地说着什么,这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样子;或者拿着一支红笔,在作业或卷子上写着划着什么,或者拿着笔在课本上教辅上教案上写些什么;或者在教室里,或者在校园里,与同事学生交流沟通着什么。这些都是老师表现出来,大家看在眼里的形象,其实教师的内心每天也在进行着两万五千里长征,也有时刻不能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情。
当下,有一本书《教育的勇气》很受欢迎。教育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有了这种勇气才能影响人感染人。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其实真正的教育不会发生。教育教学面临着什么,其实每个有孩子的家长或者一线教师都非常清楚,学生身心方面的问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技能艺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随时会成为教师前行路上的雪山草地。
在这个压力普遍大的时代,从事着有关心灵工作的教师,自己的心灵时时处处都可能出现超压后的崩溃。这个时候,我会捧读经典,让我走出小我。在诵读经典中,走出师生关系的误区,走出教育教学的沼泽地。比如:那些读错的字,那些讲错的问题,那些自己搞不懂的地方,那些自己做起来也觉得头大的问题——某个地区某某方面的优势劣势或问题解决措施等等,一部分是自己熟悉的,更多需要自己迅速脑补的。这里面,有一种反求诸己的自我完善提升,有一种不断学习充实虚心请教的过程,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绪念头言行体验。
其实,自己学会与教学生会学学会又是另外一回事。磨砺了很多年了,比如行政区和行政中心名称位置轮廓,但是叫学生在短短几天或几周记住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反复练习,需要运用学生接受的不着痕迹的讲练办法:运用形象记忆,运用顺口溜和谐音,运用叙事法,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方式方法。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翻越一座大雪山,要有一种顽强的意志力,要有冷静灵活的思路和方式方法,要有师生团结一心凝神聚力的情怀智慧和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较更长的路。其实,教育教学的最大瓶颈还在教师自身,就像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瓶颈在自己一样。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就是超越自己的人,超越自己的学识,超越自己的道德觉悟,超越自己的情怀智慧和力量。要拥有这种超越,就要趟过自私怯懦愚昧的泥沼,自私怯懦愚昧附着在情绪念头言行上已经有段时间,甚至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因此这种超越需要一种优秀文化和精神信仰支撑,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正确方式方法途径内容,其难度需要的英勇气魄并不亚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国维先生,将人生用诗词中的句子概括为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段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管是对人生的透彻了解,还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用这三种境界来形容或感悟都是非常贴切的。
做一名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三境界,也可以用此来形容。
教师,就是教和学的首席。有人说,学校有首席教师。学校评出的首席教师,那是对教育教学优秀者的一个荣誉称号。对每个人而言,他面对几十个学生他就是教的首席,没有人会为他打头阵,没有人会给他可以照搬的榜样或具体做法内容,虽然所有的教师从事的工作看起来都是大同小异。就是在这种小异中,才有了教育教学的活力或无限生机。每个教师,都是他与所教学生组成的教育教学团队中的首席。同时,教师又是这个团队中学的首席。当然,不是说教师的教或学的知识水平或艺术一定多么高,但是他教与学的道德觉悟水平境界,一定是逐步提升的,这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一个教师停滞不前了,在道德和品行境界方面,怎么培养更好成长的学生呢?
我看过很多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资料或数据,说一个教师到了五十岁以后,或者从事教育教学二十五年以后,一般就到了专业成长的退化阶段。我想,这种说法,很多都是从身体精力和体力方面,一般忽略了这个年龄段或教龄段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是从五十岁开始上语文公开课的。语文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的语文情境教育实验改革,是从五十岁以后开始的。
我五十周岁参加叙事者团队,坚持每日一叙,已经六年多了。六年多来,我不讳言自己的精力体力和能力都有所下降。很多活动因为年龄精力体力不能参加了,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课堂时间不得不缩短了,学习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年轻教师慢多了,一些教育教学的思路完善提升也显得滞后。但是,我并不妨碍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小事和细节方面做得更精致。比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助水平的完善,自己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方面更加锐意进取,且每天都有点点滴滴的进步或小确幸。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断天涯路”,已经成为常态。具体表现在,不断通过诵读经典提升人文修养,对抗着自私怯懦愚昧泥沼中的沦陷;不断通过叙事者共读写,关注自身的优缺点,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
很多人生岁月中,我觉得道德是一句空话,很多人挂在嘴上但是行动上却是与道德上背道而驰,当然后来发现持这种观点的我正是这种解读的最好写照。现在我觉得,道德觉悟的提升,就是在坚持做一件有趣有意义事情上的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而且是人们很难达到的那种道德境界。很多时候,这种半途而废是因为有意义中忽略了有趣的加持。借助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我将有意义的更好的教书育人与自己喜欢的读写,变成了自己更好成长的隐形的翅膀。
通过叙事,我挖掘到了对教育教学最深沉的爱恋,在大写的自己心灵深处的那种。这种爱恋,与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与亘古洪荒的宇宙大自然的力量融为一体,让渺小如沧海一粟的我有了一种精神文化信仰的寄托,让自己的生命在其中找到了一种不生不灭的永恒。
因为我懂得了“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真谛,所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再是一种悲壮的付出,朝向充满诗意的远方奔跑的最好的润滑剂和加油站——在这个过程中,我因为专注和情有独衷在学写教育教学叙事中更好前行,收获了遇到更好自己的教育人生。
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人,达到极致没有它奇唯有平实。我所谓的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其中有一种就是这样的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