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653:“选择素材”与“取舍”

(2021-05-24 17:19:28)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653:“选择素材”与“取舍”

NO.2653:“选择素材”与“取舍”

NO.2653:“选择素材”与“取舍”

教育教学类文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来自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再者来自教育科研人员深入一线所写的。前者大多以叙事的成分居多,后者更侧重于理论与学术。如果说有第三中,就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者稍微偏左或者稍微偏右。

叙事,可以叙事一个学生或教师的成长历程,也可以叙事一节课或者一次教学活动。

一线教师,不能也没有时间精力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是却可以从学生身上或者课堂教学及课下活动中,汲取大量的第一手教育教学研究资源。任何理论的和学术的教育教学文献,都应该来自这种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没有了这种实践支撑的教育教学研究,就是纯粹的一种学术理论或者思想文化比较研究,是一种从学术到学术的务虚上的探究。这种务虚探究,中小学教师一般很难做到,即使做了对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帮助不大,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理念和思想性的东西,也这么写相关的论述文章则是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因为自己在这方面与学院里的导师和研究生们相比,可以说一点长处也没有,最终是劳而无功。

我坚持每日一叙已经写了两三千篇学写叙事文章了,与才开头的寻找素材不同,现在总觉着有很多素材可以写能写,就是时间精力不够用。

我在思考原因:每日一叙,让我的注意力和写作变得敏锐,不仅关注那些众人瞩目的人和事,更多关注众人疏忽的所在。这种关注的结果,就是每天都有新鲜东西可写。另外,我写作的触角更加敏感的同时,所关注的点更加细小了。写过的东西,可以换一个角度再写,而且写出新意。就像是达芬奇,可以将一个鸡蛋写生上千遍,这一种是朝向自身的写作基本功训练了。因为有了这种内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事情就可以写。一般情况下,找不到教育叙事写作素材,主要原因这样归结:干得都是别人都干的事情,没有什么内容可写的。干得大体一致,但是细节有别。小事小事细节相同的,每个人念头情绪和思想理念不同,于是就有了写得必要。这种写,就是为了坚持更好甄别,发现优点长处和不足在学习优秀他人中更好扬长避短。

每个叙事者在写作的时候,同样遇到另一个没有新意的地方。就是叙事者所想的,也有与其他同事雷同的地方,比如文化理念比如情绪念头,甚至自己饮用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等。另一个需要避免的雷同,就是自己所列举的学生成长故事和教学故事。因为大家都在做的缘故,那些大致相仿的做法和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到的过程就不要写了。这种理念和事实上几乎雷同的所在都剔除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在这些真正属于自己的理念和事实基础上,因为他们都是发自内心或自己亲身感触,在下一番更好表述或巧妙表达的功夫,经过一番切磋琢磨,一篇好的叙事文章才水到渠成。

我每天都在坚持叙事,就是找出这星星点点的同中之异。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像是居里夫人发现镭射线一样,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关注和探究的热情,需要一种不断完善提升的文字表达能力。这种辛勤付出,即使发表不了文章,也是对教育教学有益的。因为这种关注,更多发现了自己和同学们身上的优点长处不足,学会了让自己和学生更好扬长避短。

因为这种坚持中,时时刻刻感受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让自己保持一种清醒地自我反省中,保持一种热爱学习的状态,可以看到书本中和生活中的优秀榜样,可以为每天多努力一点点积攒着热情和潜能!

在这种坚持中,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了自己的作品。时刻进行关注,时刻进行切磋琢磨,时刻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这个时候,纵然自己精力不济能力不足,但是保持着儿童一样学习上进精神,保持一颗主动自我检讨的赤子之心。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种好的素材,让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更好培养繁衍朝向美好的写作素材。写作的过程也是更好做人做事的过程。

取更多美好,舍更多杂质,不就是朝向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