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652:我的“乌龙”与“明月”
(2021-05-24 16:51:4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652:我的“乌龙”与“明月”
在地理教学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新知识,稍有不慎就会讲错。我边教边学谨慎前行,除了出错越来越少外,还增长拓展了知识,发现了专业成长和个人情趣相互融合的所在。
错误是“乌龙”,前行如“明月”。在这个过程中,有“我的故事”,也有相关地理自然和人文故事。
如果可以,我会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融入更过故事元素。更多故事融入地理教学中,离地理教学新教育的明天也就不远了。
泾渭分明与“经纬分明”
最初听说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没有深究,待到上地理课给学生讲经纬网部分时,忽然想到经纬线要分明,不然就没法继续学习经纬线的知识了,古人早就有远见所以才有“经纬分明”这个词语。
经在前,纬在后,说明经线更加重要,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人们常常说用“找不到北了”,代替迷失方向。我在教学经纬线网的判读时,一般都是先确定北方或南北方向,就是根据“经纬分明”这个成语中的思维智慧拓展开来。
我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衷,所以每每依此来印证古人的先见之明。
后来,才知道自己闹了一个乌龙。虽则是误会,却也歪打正着,在教学上也感觉到颇为受益。
后来教学生学黄河的支流渭河,知道那里还有一条河教泾河,两条河清浊分明,所以有泾渭分明这个成语。
带着一探究竟的目的,开始关注相关问题。
原来,泾河纬度较高是渭河的支流,相对而言渭河纬度较低。即七八月份前期,渭河干流流域雨季到来,因为大量泥沙随着暴雨入河,这个时候渭河干流浑浊泾河清澈;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七八月份中期,雨带北移,泾河流域进入汛期,渭河干流流域不降水渭河水变清澈,泾河水浑浊起来;到了七八月份后期,雨带南移,又出现泾河清澈渭河浑浊现象。泾渭分明这种自然现象,在较长时间存在着。总体而言,由于泾河流经地区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渭河干流流域流经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差一些,所以泾河浑浊渭河清澈的状况较多发生。
泾渭分明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经纬分明也是。虽然闹了一个乌龙,但是我觉得很多情况下,自己弄清方向是首要的,还是念念不忘“经纬分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地理教师,很多时候感觉前行在茫茫云海中,看不见前行的路不说,有时连个方向也辨不清楚。于是,我常常接着教学机会,结合遇到的实际问题,恶补相关的地理知识,让自己的教学变得专业起来。犹如夜空中,接着月光,方能更好前行。
先是明白了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那里火洲与绿洲交相辉映。既有可以煮熟鸡蛋的八十摄氏度的沙漠高温,也有绿荫遍地清水淙淙的葡萄沟。为了防止水分蒸发,人们利用当地坡度大,山麓地带冰雪融水地下水丰富的特点,修建坎儿井工程,有效避免了水分蒸发。不仅有富有特色的瓜果,而且煤炭油气资源丰富,称得上是富饶的所在。看相关资料,玄奘取经经过这里,在去的时候得到高昌国国王鼎力相助,在回来的时候,为高昌国讲经说法数年算是一种报答。高昌国,即现在的吐鲁番市所在地,在古代就是古印度文化、伊斯兰教文化、汉文化和希腊文化的重要交汇交流之地。这里不仅水火兼容,而且在文化上更具有包容性。
在天山的西端北侧,我认识了伊犁河。在伊利市,有一个被称为八卦城的所在。那里的人口有六十多万,与淄川区面积相当;那里的面积七万多平方千米,是淄川区面积的七十多倍。与淄川区相比,的确是地广人稀的所在。
偌大的天山,东边是文化荟萃水火兼容的吐鲁番,西边是流水淙淙农田不需要灌溉的湿润区,这些都与天上南北两侧的准噶(ga)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大异其趣。我发现并纠正了自己的另一个错误,是zhungaerpendi,不是zhungeerpendi。我把“噶”读成了“葛”音,真的太惭愧了!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增长了知识:发源于中国最大内流河是伊犁河,完全在中国境内的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