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650:学写教育叙事“三瓶颈”
与同事谈及学写教育叙事,综合不愿意去写的原因有这样三条:无希望,没时间,不会写。
这些瓶颈真的难以突破吗?我们一一试着解读破解。
无希望
很多老师的希望,就是自己写的文章有用:或者在报刊上发表,对职称评定晋级有用,或者得到稿费奖金等等。
任何一篇好稿子的刊发,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次教育叙事写作和教育实践沉淀的结晶。任何的急功近利,都会对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拔苗助长。
我的希望在于,从每日一叙中找到更好认识完善提升自我的途径方法。
有时,我感觉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我: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一个是学写教育叙事中的我。现实生活中的我,常常从叙事中的我那里得到更多悲悯情怀以及智慧力量;叙事中的我,也常常从现实中自我的完善提升中,看到读书思考叙事等的意义和价值。
没时间
有谁说教师有大把空闲时间,我一定跟他急,因为每个教师整天都忙忙碌碌着,工作生活节奏快,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教育琐事和事务性工作。
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那么教育教学的现状的确堪忧。
事实上每个教师都挤出时间来思考,这是一种良心使然。教法学法的设计落实,学生学习热情潜能的挖掘提升,学生身心中的问题如何因势利导,这些都是需要每个教师认真面对并采取必要措施的。教师不仅要思考,更要落实到行动教学活动中去。
于漪老师为了让语文课更有诗情画意,为了让课堂更具有生命教育内涵,都要课前写思路流程反复推敲完善,课后写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教育叙事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思考的延伸,是一种更加具体明确且有更有高度和思路的思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挤出时间来写类似教育叙事的文字,因为他们感觉到这些似乎无端被占用的时间,已经成为他们更好前行的润滑剂,看似付出,实际上收获已经远远大于付出!
不会写
有些同事有了要写的想法,也有了可以写的时间,但是又在不会写上夭折了前行的脚步。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可能存在误读,就是学写教育教学叙事,就是写学术论文。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选》,读了王维审老师的《觉者系列丛书》,你会看到教育教学叙事,就是富有智慧教育教学行为的一种真实记录,甚至是对教育问题和现象的理性思考。
没有丰富教育叙事写作经验的一线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为写理论性较强的论文耽误时间。事实已经证明,埋头工作缺乏研究实践的一线教师是很难写出类似术论文的。
一线教师写好教育叙事,具有天然优势:不必担心内容因为雷同与人撞车。教师学生各异,每个教师笔下的文字各有各的不同。就是同一个教师,也因为写的学生不同而不同。即使写同一个学生,也因为选取的角度和所用的素材不同而不同。
王维审老师,曾为一个学生写了七十二篇教育叙事。这些叙事文章都被报刊发表了,足见教师写好教育叙事的空间有多大。
写教育教学叙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做什么事(或者教学什么内容)?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其中的文化理念思想是什么?
大家看,这就是一个人的深度备课。
我想,很多教师最怵头的是就是其中的文化理念思想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写教育教学叙事的教师多看书,更好解读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思想。有了写教育叙事的习惯,也就有了更加深入具体的思考,可以促使更好阅读教育名著。这种情况下读教育名著,不再是仅仅为了掌握知识技能理念,而是为了活学活用。
有人说,我不去浪费时间读书学习思考,我把精力都用在做好工作上。
每个一线教师扪心自问,哪个教师不看书学习可以从容应对当下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读了教育名著,对自身成长和更好教育教学都有或大或小的启发,这种启发会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让自己教育实践永远具有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