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598:自律,朝向美好的通行证
参加叙事者活动五年多来,我每天坚持诵读经典,每天坚持更好做人做事,每天坚持学写一篇以上的教育教学叙事。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的我,比年轻时更认真投入工作学习生活中。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自律,我在其中感受到自律的智慧力量和美好!
这种自律,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从情绪念头言行改善开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的管理都从自己开始也是终于自身,此为无为之治,即不妄为之大管理理念。
五年前,我最初接触叙事者,相信学写教育教学叙事能帮助我更好前行。可是,千方百计写成的每日一文,与叙事者团队中中稿老师的文字一比,感觉到的差距不仅有文字水平方面的,也有教育情怀和做人做事能力方面的。
看不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相比的突出成绩,但是我看到了自己微乎其微的成长。说是微乎其微,就是因为我把这种成长讲出来,会让人感觉没有听的兴趣。就像是乌龟,向兔子展示自己的努力奔跑的运动成绩。一者,对方很难看到自己跑的样子;再者,自己也通过对方莫名其妙的反应中,误以为自己的努力是莫名其妙而放弃。
结合叙事者众多优秀教师的样本,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就是写三百篇文章有一篇文章发表。为什么要有这种百倍的努力呢?就是为了弥补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的不足或短板:教育情怀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教书育人方面。
大家都知道一个二十一次定律,就是好习惯需要重复二十一次才会达成一种自然而然。一种情绪念头变好,没有一种表面行为习惯养成那么简单,恐怕需要二百一十次甚至更多。当然没有情绪念头的变好,那种二十一次好行为习惯的坚持根本不可能存在。况且我的体质精力不是很好,成长的热情和潜能随时都会亮黄牌甚至是红牌,这些都要我付出相应的心血。付出心血的有趣且有意义的办法途径,就是诵读经典坚持叙事者共读写。
每次遇到问题,我都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我通过诵读经典让我始终保持一种悲悯情怀。因为我的表达能力不足,叙事者群要求每周上交一篇叙事文章,我每天写一篇,就是为了从七篇中选出最好的一篇上交。我知道我这最好的一篇,不如很多优秀教师一周写的一篇,但是在这种更多关注自身做事修养,这种更多思考练笔,让我每天都有点点滴滴的完善提升。我的教学和教育管理能力弱,我就每天认真备课,认真通过学写叙事设计反思完善教育教学过程。我就像一只犟龟,在看似可笑的坚持中,最终遇到一些不一样的惊喜。
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把优点放大。这种放大,就是在不抛弃不放弃中,把常人认为几乎不存在的优点做成别人眼里的奇迹。
优秀文化支撑的智慧力量
陶继新老师从曲阜师范大学调到山东教育社二十年后,与大学同事相见。
同事赞叹说:“陶老师,你这二十年来变化很大是怎么做到的?”陶老师说:“我二十年来每天都坚持读书。”同事说:“我也天天坚持读书,而且都是看类似《读者》类的精品文章。”陶老师说:“我一直坚持读的是《论语》等经典,而且坚持诵读并学以致用。”
诵读经典,不仅可以改善一个人的话语系统,而且可以改善人的心智。当一个人的心智变得充满了悲悯情怀的时候,看自己和看这个世界的眼光变了,一切真善美容易入目入心入言行。
从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任小艾等,他们无一不是得益于优秀文化的承传。每个人因为这种优秀文化的浸润都有各自的特色,正所谓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就是在同事眼里没有两样的任小艾老师,她写了读书笔记摞起来比自己的个子还高。每个人都有丰富辽阔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努力去发现这种丰富且有特色,是每个教师的使命所在。稍稍不注意,就是对这种丰富和特色的折损。
坚持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用经典浸润培植自己心灵的美好,润泽的教室润泽的教育也就离自己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