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595:莫小觑人物和事件通讯(或简讯)
(2021-04-18 22:33:3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595:莫小觑人物和事件通讯(或简讯)
外甥女知道我喜欢写作,遇到单位布置任务每月要上交一份数百字的通讯报道,于是问我“姨夫,帮我写两篇吧。”
“我能力差,写不了了。”我谦虚说,其实也是实情。有十几年了,学校的类似的通讯稿我都已经不写。这种写作,占用我很大精力不说,要想写出一篇能发表被人认可的稿子真的不容易。
“换换单位,换换说法,找篇样稿修改一下就行!”外甥女说着,把公开发表的一篇同类文章让我看。我认真看了一下,多年前写类似稿件的辛勤经历有浮现在脑海里。只是,五十五六岁的我已经没有了那份心思经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推卸了学校相应稿件的原因。
写一件事,在这件事上你要专业,要有前瞻性知道容易出现问题的所在,然后还要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要结合工作需要的方向和角度去写,才能最终形成一篇合格的文章,还根本无法确定文章是否被编辑采用。
写一个人,要让自己成为这个人,像他一样思考像他一样的情怀,像他一样的具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和做事风格。考虑很多次,自己都进入不了角色。有时进了角色,不能将这个角色演活,也就没有写作的源泉和动力。有时进入角色了,要反复修改,知道自己和被写着本人满意了,才可以投稿进一步期待发表。一个写得让自己比较满意的稿子,常常让自己好几天出不来写作的境界,以为自己就成为被写着本人,很有一种被主人公附体的感觉。
十几年前,我曾热衷于这种写作,把发表一篇文章当成天大的好事。也曾经有数篇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在市级以上报纸上发表。
像我经常写,一年有一篇文章在市级报刊上发表就不简单了,可见写作难度有多大,对我而言。
当然,更多的是写本单位的简讯,一月最少一篇。
一篇简讯只有二百字左右,我几乎要用半月的时间来完成。
因为每句话都要认真琢磨,既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又要符合工作动态应有的朝向,又要从专业角度没有可挑剔的。为了写好每句话,我都要搜肠刮肚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有些语句要与熟悉本专业的领导老师反复推敲,经过好几遍讨论或酝酿最终形成一篇一二百字的简讯。
这种简讯写作和优秀人物报道,让我通过相关的了解和采访活动,对学校的人和事都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那些优秀教师的表现,学校那些值得推崇的方法举措或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模式等等。
这种写作,让我付出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并提高了与人沟通交流合作以及文字表述能力。这对于内向不善于沟通合作交流的我,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其次,这种写作,让我学会了解教育界新生事物和优秀人物发展成长的动向。
我后来选择放弃,就是因为这种写作,对于一线教师自身素养提高关系不大。因为涉及的都是单位的事情和其他优秀人物事迹,对于自己的备课上课与学生交流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没有太大借鉴意义,虽然可以学习优秀人物的一些人文精神情怀,可以学习一些一般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和途径。
现在学写教育教学叙事,虽说微不足道,但是可以集腋成裘促进自己情绪念头言行的完善提升。这种叙事写作,不需要太多额外的功课,只需要静下心来更好关注面对自己和学生,更好直面陪伴成长的美好与问题困难挫折,我就不断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完善提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