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588:教师敬业,上好课是关键
有一种观点,课上的好的老师在学生中自然有威信。这句话很有道理,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场所就是课堂。
看似平常的一节课,要达到好课的标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教育情怀
听过或看过(课堂教学视频)很多优秀教师的课,有着上课经历的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触。一堂好课,包含着教师的道德情怀,而且是充满激情的那种。
于永正老师、窦桂梅老师、于漪老师、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精神文化洗礼。我们可以复制他们的语言、课堂结构和模式,但是无法复制那种骨子里洋溢着的悲悯情怀。
这种情怀,来自于他们深厚的文化学养和品行修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他们多年学习完善提升历练的结果。于永正老师,讲过上千节公开课。同一节公开课,讲过多次。这种重复讲,都有不同的课堂实录。每次讲课前,于老师要精心备课,讲课结束后要反省,下一次讲的时候很多地方会有新的提升。
对于这些老师而言,每节课都是他们生命提升中的一种品牌。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好课。这些好课后面,都有故事。有精心备课的故事,有认真钻研的故事,有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经验的故事,有一个自我完善提升的故事。一节好课,就是教师生命中一次很好的历练。
这种情怀,超越了课堂语言和组织活动形式,让学生和听课者感受得到,受到引种向善向上的引导激励。不管是学生,还是听课者,都心怀敬意和感恩,这样的老师怎么会缺失了威信呢?
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育情怀品行境界,主要通过身教。不经意的一个举动眼神表情,让自己的品行境界和情怀毫无隐瞒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有一种天然的心灵感知能力,能感受到教师人文精神和情怀的光芒与温度。
这种情怀传递,还有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也是传授知识技能和艺术的最主要渠道。教育,不仅是身教,言传也很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己可以用十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内容。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一种比较高的表达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不是凭空就有的,即使那些有语言或教学天赋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提升。
教师教学语言,一般有两个境界:
第一境界,解读教材更通透。
要有一个好的突破,教师不妨先试讲一下,试讲的时候录音或者录制视频,让自己反复听或观看,是不是解读表达得通透,是不是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是不是便于提升学生的某种理念情怀。如果你觉得自己讲得言不由衷或者含糊,那就是从理念情怀和解读上存在漏洞,难免给人一种“以及昏昏使人昭昭”的感觉。
第二境界,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学语言要有“留白”,要学会给学生设置台阶并引导激励学生登攀。
可以在试讲中,对自己的讲述做基本评估:通过自己的讲述或提问点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复习巩固了什么没有,学生结合他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做了拓展没有,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前后贯穿和重新构建没有。再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更高层次学生参与度的评估:看看哪些内容需要学生发现问题,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解答,这些需要学生去做的,有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做。这些方面,都觉得比较满意了可以到教室里给学生上课,如果不满意就要进一步切磋琢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