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579:春天里的孔子
(2021-04-10 19:43:0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579:春天里的孔子
诵读《论语》十七年的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很想让同学们乃至更多人从中受益。然而,机会难寻。
两千年岁月的人类历史跨越,不同的习俗和文本解读的歧义,都给这部经典的承传带来困窘。
清明节过后,北方的真的天朗气清了,一切变得更加清楚明白了。还有各种花,桃花李子花竞相开放。我想到了孔子,想到了春天里的孔子。
师生一起谈理想
说是小型的主题班会,就是人数不多,只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老师孔子,一共五个人。
这是一场非常惬意的聚会,曾皙谈着弹瑟助兴,也是一场非常高雅的聚会。要知道,有声乐参与的聚会,一般只有世俗的贵族才配享有,另外就是像孔子师徒这样的精神文化贵族才得以拥有。
孔子非常平易近人:我作为老师,只是比你们年长些,其实我们都是相互学习的朋友,不要不敢说话。平时经常听你们说别人不了解你们,如果有人要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究竟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呢?
子路第一个抢先回答:“千乘之国,遇到战争威胁且有经济困难,我也可以参与这个国家的管理,用三年的时间,我可以让这个国家发展起来,有勇气对付强敌的威胁,而且让人们明白更好做人做事的道理。”
听了子路的话,孔子撇了撇嘴角笑了。
冉求接着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我原因去担任一定的职务,用几年的时间让人们富足。至于教化民众,需要那些修养更高的君子。”
公西华说:“我没有什么本事,愿意学着去做。遇到祭祀、诸侯交往之类的事情,我愿意做一个好的辅佐者。”
等到曾皙的时候,他弹瑟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于是站起来说:“我的志向与他们三位不一样。”
“那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是各人谈论一下自己的志向而已。”孔子这样鼓励曾皙。
“暮春三月,春天的服装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好友,带着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河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尽兴的唱歌。”曾皙说出了他不一样的志向。
孔子长叹一声:“我赞同你啊!”
……
这个故事里,孔子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是一个谦和朴实向往恬淡生活的长者。
他没有把建功立业看得那么棱角分明,他觉得智慧努力去干带着星星点点不自信更加可爱真实生动,一个真正有智慧和能力的人更应该是一个谦和与彬彬有礼的人。
习俗与反求诸己
我曾经多少次沉浸这种诗情画意中,想象着孔子师徒五人的音容笑貌,想象着曾皙和孔子向往的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上网查阅,知道舞雩是一种祭祀求雨的仪式。
鲁国是个典型的北方诸侯国,春旱是最重要的自然灾害。那么春天求雨,也就成了一种最重要的祭祀仪式。
了解中国历史习俗的人都知道,祭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更主要收摄凝聚人心的作用。不管是主持参与祭祀的人,还是一般的民众,都要面对风调雨顺这个对上苍的诉求检点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不是有需要忏悔改错的地方。因此这既是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反求诸己的重大的自我教育活动,这种活动的意义已经深入人心,流传世世代代。
如今,我们依然保留着清明祭祀和春天踏青的活动。这里有愉悦身心的作用,也有传统优秀文化培养高尚品行的内涵,作为孔子师徒在这方面自然是一种很好的榜样。
孔子眼里的乐舞,并非越高级越好,而是更加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才是最美的。所以,演习《文王操》他肃然起敬,闻韶他三月不知肉味,他看到季氏享用八佾之舞预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礼崩乐坏的社会形势。
他被称为礼仪文化之集大成者,更需要知道他弘扬礼仪文化,更是为了实现“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可以复畔矣”。学习种种优秀文化,需要种种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来约束,才不至于走上歧途。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习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俗,这些习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好坏掺杂在一起的。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甄别选择灵活应用,才能通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