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556:也谈教师作为管理者的“干”
《干就对了》,是马云口中“定海神针”俞朝翎的团队管理杰作。认真捧读,有了一个教师不一样的管理心得。
担天赋使命,在有效行动
有两个北方和尚相遇了,交流中发现有个共同的心愿:到南海去朝拜观音菩萨。
一年以后,两个和尚因事再次相遇。
穷和尚谈起了自己去朝拜观音菩萨的经历,把富和尚带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境界中。回过神来的富和尚问:“一年来,我一直在准备到南海需要的东西,到现在很没有备齐啊!”
“想去就去啊!你准备那么多东西干什么?”穷和尚也对富和尚的行为感到不解。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或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多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精力。
2016年寒假,我了解了王维审老师的故事,了解了叙事者。那个时候,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参加叙事者活动有很多不利条件:比如年龄偏大,一只眼睛近乎失明,叙事能力差。不用说每日一叙,就是几天我也写不出一篇叙事。就是每日一文,也很困难。最困难的时候,我需要六个小时持续的搜肠刮肚才勉强写出一篇。
我就像那位穷和尚,义无反顾地追随叙事者之路。我心中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就是做一个像王维审老师那样的叙事者——通过学写教育叙事,更好陪伴学生成长学做更优秀的自己!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和诉求,也就有了更加坚定的追求。
为了完成一篇叙事,因为白天忙,我曾经写作到凌晨近一点钟。也就是那时,我的心脏病症状开始出现征兆了。
为了不熬夜,我想了一些抽空的办法——剔除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剔除一些可说不可说的话,甚至是剔除一些杂七乱八的念头情绪。
记得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关键要知道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甚至不能去想!
读了《干就对了》一文,我深刻体会到:不会做可以学着去做,做得不好可以在做中不断完善提升。干,并拥有悲悯情怀和智慧坚持,就离自己更好成长越来越接近了。
不一样的管理,不一样的“干”
我曾写过一篇《走近管理的光与影》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我不属于学校教师队伍中的管理干部,只是一名普通任课教师。
在追随王维审老师发起的叙事者团队活动中,我坚持每天学写一篇教育教学叙事,学优秀教师的情怀理念做法,学做学生的真朋友,学着更好引导激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每日一叙中,我写下来两千多篇文章。这些文字,让我看到了更好引导激励学生的历程,无一不是更好认识评价自我并完善提升的结果。我发现,我实实在在做着自己情绪念头言行的管理工作。常常反思自己从教更长时间里,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的切磋琢磨,没有学做学生更好成长的首席。追随叙事者五年多的经历告诉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成长状况改善了,我也遇到了更美好的自己!
教师除了管理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之外,还对所任教班集体发挥着管理作用,这种管理更多体现在引导班集体形成良好学风,让每个同学身心更健康,让每个同学身心得到某种程度的完善提升:
确立自己学科文化特色:自信自律助人。
建立相关教育教学班规:日常行为习惯加减分制度。
完善师生个人成长档案:找出自信自律助人方面的一点优点,找出改掉一个可以改掉的不足,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扬长避短,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追随叙事者学写每日一叙中,我参与叙事者共读,阅读了六十多本近千万字的文学名著和教育名著,学写了两千五百多篇文章。
每天,我都会思考学生和自身成长中的一个细节或某方面的问题,结合儒释道经典和叙事者共读书中的智慧理念、方法途径,更好做人做事并以此写成学写教育教学叙事。回顾五年多走过的路程,我感到一种不可思议:如果当初我犹豫中途我放弃,就没有今天更多学养和历练。
干就对了!
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种种小确幸,都是好做事会做事更好做事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