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557:诵《四大清净明诲》偶得
(2021-03-29 12:28:5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557:诵《四大清净明诲》偶得
今天上午,颇觉心烦气躁,于是利用课间操时间在空闲处步行且同时诵读经典。在诵读中,偶有所得。特写下来,与同仁分享,同时敬请教正!
戒淫
戒淫,即走出认知障碍。一般讲淫,即色淫。实际上,最大的淫即人智障。《论语》中记载:子绝四:无意勿必勿固勿我。即戒淫也。
常见戒淫法:诵读《诗经》,可以帮助自己做到“色而不淫”。好色,人之天性也。不能泯灭天性,只能相机引导,故在西周以及更早时期,人们通过诗歌编纂传唱的形式,达到色而不淫。
意识形态文化上的冲突,人们一般的转移办法,常常让人回归好色的天性。继而通过诗歌唱诵等方法,做到色而不淫的中庸之道。
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做到不苟同于你的意见立场,但是尊重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也是君子不器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不为形式上的东西桎梏。君子不器,最高境界,不仅是不桎梏于形式上的,还不至于无形的意识形态文化。
戒淫的意义,是失去一缕春风换得整个春天,失去一叶拥有整个森林和绿色的世界。
戒杀
最常用的解释,就是不杀生。
传统文化的智慧是,不仅要去除有形的杀生,就是念头上对其他生命身心的占用,也是属于杀生的一种。
对他人或众生有一种身心上的依赖,也是一种杀生,都要偿还的,也就是自己也要被他人和众生依赖,也就是自己要对他人和众生有担当!
每个人的成长,都依赖父母和社会他人的扶持帮助,因此要感念要回馈父母社会,否则就是欠下了债不还。过去,不管古代还是当代,那些不孝的人,很难被重用,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们欠债不还,虽然不上“老赖”黑名单,但是知道的人都避而远之,因为他欠了父母的债不还,谁和他在一起,就要担心他再签下身边帮助他的人的债。
你看那些优秀的教育作者,他们只是辛勤耕耘,甚至自己的稿子都不去投递,很多情况下是编辑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了。看到有好稿子,给作者留言:这个稿子,我们相中了,准备拿到我们的报刊杂志发表。
比如我吧。每天坚持学写叙事,喜欢看别人点赞了没有,给予好评了没有。如果非常强烈的期盼他人如此,也是犯了杀业,也是欠债,因为依赖人家身心,也是一种“老赖”。不仅期盼会落空,而且自己也很难写出好作品,因为心不清净了,怎么写出好文章来呢?
戒偷
一般解释就是偷窃。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东西都不是个人所有的,所以不管是名闻利养的任何一种,只要我们萌生占有的心,这种欲望强烈了,就是犯了偷戒。
就是认为自己的血肉生命是自己的,这也是一种苟且偷生的念头。
有些人心里患得患失,就是因为有这种占有心。比如房子票子位子孩子牌子乃至于我们的身体等等,都是我们人生中暂时借来用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属于我们的。
有个这样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净化心灵:
一对夫妇带着儿子驾车出游,途中遭遇带土枪击,儿子中弹去世。这对夫妇没有呼天抢地悲怆,而是将儿子的器官按照儿子生前的意愿做了捐献,给了需要它的病人。
记者采访这对夫妇,两人说:“儿子不能生还了,儿子的身体器官在需要它的人身上,我们就会减少些悲痛,就当我们儿子的生命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陪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就是参悟透生死的大爱!也是戒偷后的一种真正大彻大悟!
戒妄
很多时候,我们把成长的过程,当成了人生目标。比如考大学,比如就业,比如权力地位成就等等,因此让人生抛弃完整的成长,走到了一条畸形发展的歧途上了。
不管年龄职位身份性别如何,只有真正的成长才是人生真正的最美好的目标,即使道阻且长也心向往之。任何美好成长,都是不可复制的,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朝向成长努力才是不二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