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538:找到上好课的感觉

(2021-03-12 17:02:06)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538:找到上好课的感觉

NO.2538:找到上好课的感觉

开学以来,我一直在找上课的最好感觉。

一堂好课,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从中得到更好的成长,或者习惯或者兴趣,或者某种理念认识上的朝向,或者某种知识技能和艺术方面的收获,或者某种成长感悟和感念提升。这堂好课,浓缩了教师人生的精髓,在专业成长方面有着继往开来的意义。

我坚信一点: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所以善善恶恶贤与不肖,每个人都不要不在意。我听有人说过:一次灾祸的发生,都有近二百次的细微的朝向灾祸的迹象,如果及时发觉并止损,是可以避免灾祸发生的。同样的,一种功德或福报的形成,也需要大量好的念头情绪言行的叠加,最终由量变到质变。

一堂好课,就是投射到课堂上好的人生的缩影。

第一课,我与同学们一起收心:一起畅想人生的梦想和追求,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时时处处处于一种自信并朝向美好的心态,把身边的小事细节做好。教育教学,就是一种微调,微调的基础,就是学生有颗渴望成长的心病与教师和集体活动形成合力。新学期开始,师生相互交心是必要的,也是凝神聚力的开始。

接下来,我根据学科特点,引导鼓励同学们利用教辅中的预习案和探究案以及逐级提升案进行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也是真正有教育教学意义的学习,也没有错。

从同学们看书的状态和做题的积极性中,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与我一样没有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

陪伴成长,每个学科教师都需要找到自己课堂或课下的角色定位。我属于年龄偏大的少数教师之一,这种角色定位,从身边优秀教师身上很难找到可以大致照搬的模板,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也很难寻找成功的经验。教育教学需要创新,但是一些基本的形式,更需要具有稳定性,才会有更好的持续发展。在形式上过多的花哨,则容易迷失了教育教学的根本或宗旨。适合自己又对学生成长有利的那种教育教学形式在哪里呢?两周以来,我一有空就在思考着解决的方案。尝试过同学执教,运用过自习课提供自主预习学习的时间,都因为缺乏了师生互动的明确且容易达到的目标而搁浅。个别同学提问法,可以得到星星之火,但是并没有燎原,预习和重点学习巩固,缺乏教师引导下的系统性,这对于不善于总结和对本册内容体系不慎了解的同学们,都是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时间一天天过去,找不到更好教与学的方法,对教师而言是继续探究的压力,对自制力差或不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则是懈怠方面的随波逐流和无是生非。

当我觉得一切都要变得朝向一团糟的时候,突然想起曾经用过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历史课正在用“思维导图”教学,通过课下整理思维导图,对一节课掌握的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和巩固。地理的课上我用的“思维导图”显然于此不同,我更是用它来作为一个教、学、练习或拓展提升的一个提纲。这种“思维导图”不是用来记忆的,更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便于精讲多练的利器,更有利于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棵棵关于某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树。这些枝枝叉叉,对于好学生而言,可以防止知识结构遗漏,也会找到自己拓展的窗口;对于学习比较弱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自我完善提升的突破口,不抛弃不放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就是在课堂上有让学习相对薄弱的同学,有可以更好登攀的台阶。知识树,就可以更好利用并发挥同学们喜欢攀爬提升自己的本性。

ABCD任何档次的同学,都可以在知识树上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尝试到努力后的自得其乐。因为知识树的花朵和果实一目了然,课本和教辅书上的花和果实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这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一样的重要原因。

毕竟,对于十几岁的学生而言,不管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都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而且努力后可以看得见的收获和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