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527:管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面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比起网课而言,师生之间更多了“面试”的内容。这个面试是相互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考察以及此基础上的互动,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考察以及由此基础的互动。
“面试”的内容,无外乎心态、心智和心能。
心态
教师的心态和学生的心态,是相互影响。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相关的经验总结:比如周一的第一节课,学生从周末生活中有个收心的过程。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有的学生已经归心似箭。还有,学生精力比较疲惫的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第四节课,都影响到教和学的质量与效率。另外,学生情绪状态比较积极乐观阳光的时候,教师受到一种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样的,教师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也给学生一种心理上以阳光和温暖,对呈现好的状态有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仅仅知道这些一般规律是不够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者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让自己走进教室面对学生的时候,保持一种最好的状态。当然,更有优秀教师,在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时间段和场所,都尽量打开优秀状态的按钮关闭消极情绪的阀门。作为学生,在心智成长发展上比教师逊色,教师对学生良好心态有着引导激励责任和义务,那么走进教室或即使不再教室也对每个同学的心态有个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把握,都是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基本功。
心态是一种朝向,心智则是一种历练!
心智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提问板演或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明确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考察学生的心智。
这种心智,也包括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树结构状态。很多教师,喜欢教学生画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或一个章节乃至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图,就是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学习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从而及时取长补短。
当然,这种心智,也包括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发现情绪念头和言行中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智慧的提醒和遏止。更多通过一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提高认识长善救失。这种活动,未必轰轰烈烈,只要学生能找到成长感觉就行。或者一句激励他人的话语、表情的自然而然,或者一个助人为乐举手之劳习惯的养成。
心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历练。一位马拉松冠军的经验,对我们应该有所启迪。
他的经验是这样的:
那些跑得快的,那些耐力强的,往往只是盯着最终目标,不会欣赏沿途的风景,速度和耐力,因为追求终极目标的热情开始降温,自己潜能的发挥也就大打折扣,所以他们败给了速度和耐力都不如他们的我。我虽然耐力和速度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学会了欣赏长跑沿途的风景,这种欣赏让我的耐力和速度保持最好的一种状态,于是完成了一种看似不可能的超越。
每个让自己的心智在历练中积极成长的人,可以通过写成长日志看到每天成长的点点滴滴,可以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坚定信念,或者组成一个相互激励监督的团队报团取暖等等方式,保障自己不抛弃不放弃。
我五十周岁加入叙事者团队,开始每天 坚持叙事共读,已经有五年多了。写了两千多篇教育教学叙事,极大促进了工作生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改善了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文化环境。我想,学生虽然不能像我一样,但是可以有适合自己的心智成长模式,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励他们努力尝试。
五年来,事实也证明: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文化环境改善了,也影响激励带动了学生更好成长。
心能
师生有自知之明,可以更好制定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目标,做到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从而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提升!
教师了解每个同学的能力,可以知人善任,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如果自己和学生能力不足怎么办?那么至少可以做到不妄动,安守本分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