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483:放弃“犹疑”,专注“成长”

(2021-01-26 20:40:1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483:放弃“犹疑”,专注“成长”

NO.2483:放弃“犹疑”,专注“成长”

NO.2483:放弃“犹疑”,专注“成长”

NO.2483:放弃“犹疑”,专注“成长”

在学习中成长,也是需要勇气的。确切地说,这种勇气,包含着底气、智慧和力量。

比如孔子,祖祖辈辈谦让。到了孔子这里表现特别突出,具有传统美德且注重扬长避短传承。

因为这个原因,他心目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先贤,他们不执著于学习他们的具体的立场做法,而是崇尚他们担当道义的使命感和努力践行的智慧。

“犹疑”与执念

在文化学者里面,我非常崇敬一位真正的长者。他是一位谦谦君子,在“棍子”“帽子”满天飞的时代,他生存下来了。不是因为苟合,而是用了一种将生命融入文化的量,或者用了一种文化了的优秀生命的力量。

“棍子”来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棍子”有怎么打在自己身上。“帽子”来了,有了“看破放下”,又怎么会被“帽子”压趴下。

最可怕的是自己有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道貌岸然者,却偏偏要人家信以为真,把种种自私怯懦愚昧藏了起来,把自己搞成一种骗人骗己的道具。这种人,假如“帽子”“棍子”来了,被压趴下,被打得遍体鳞伤灵魂出窍,自然也是应该的。

作为教师,甚至作为一个人,专注的是自己和学生更好成长。这个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值得倾全部心血探究并不断完善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过:想要名利的人,最好不要做教师。因为心中老是有这种想法,教育教学做不好,自己的名利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做教师如此,做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抱着名利的态度去更好成长,在成长之初可能未必一定错,但是到了成长的关键期或者高原期,非要去除杂念寻找并保持初心的能力不可。

记得当地人有一种习俗,见面后或电话联系,都要首先问一句“你吃了吗”。我曾经反复思考这句话的来由,大概人们很多岁月里生活在不能解决温饱的时代,所以这句话就是熟人或好友之间最贴心的的关怀了。现在温饱问题早就不再是人们担忧的了,相互见面再问“你吃了吗”,除了真的想请对方吃点好吃的或好友叙旧,就是一种非常尴尬的问候语了。

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每个人的心智和才能都要跟上步伐。要适应时代需求,只有一个出路,就是主动学习成长。建议知己好友见面,应该改为“你学习成长了吗”。或者一年两年之后,或者几月之后,甚至一天两天之后。

“成长”与践行

学习中成长,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新时尚。几天不见,某某和某某某学什么了,或者参与什么培训,或者得到了什么学习证书,或者成为某项专业技能的领军人物。

人们把这种善于学习成长的人,称为“斜杠青年”。就是一个人,不仅在一个领域或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在另一个领域或行业照样拿得起放得下。多种专业特长,成为未来人才新特点。各种行业的消失和兴起,同样变得日新月异,所以有这种眼光认识并努力付出学习成长的实践行动,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正确选择。

特别提到专注成长,不是一般的应付。比如混个学历和文凭等等,或者名义上参加什么学习培训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学到,就是一种假成长。谈不上专注,如果一定要说专注的话,那就是专注于成长的造假。

真正的成长,非专注不成。这种专注,要求学习成长者,舍得下大力气,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和配合,从人文和科学两个方面做好一种文化支撑。遇到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问题,都静下来心来正确面对智慧协调解决。这种成长,需要一种有低到高、有基础到提升、有台阶有步骤有序进行,可以搞突飞猛进,更要立足要扎实的基础和长期努力的坚持。

要将专注成长落到实处,需要一种文化支撑。学写成长故事,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学习是一种艰辛复杂的脑力劳动,成长是学习的升级版,其艰难险阻更不待言。借助自己每天的叙事成长,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细化,直到可以完善提升的层面,也就是可以落实到时时处处,也就打通了专注成长的“最后一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