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480:在“苦”的外面裹一层糖衣
成长的过程,一般都是先苦后甜。
人性的弱点,就是不愿意吃苦。在“苦”的外面裹一层糖衣,就像是很多药片一样,才能让人们的身心更健康,才能让成长有更坚实的基础。
才艺,更让学生动心
考场上,也常见这种心不在焉的同学。或者因为不会做了,或者觉得面对一张不会做的卷子无聊,于是开始东张西望和与同病相怜的同学联络。或者悄悄地招手示意,或者用眉目口型表情传递信息,那神情要拍照下来,就是一串串丰富的表情包。
作为教师不管不行,厉声呵斥有效果,但有限,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行为搞怪和表情包,本身就是一种不良情绪无处释放的喷发。用强力压制得住,学生自己找不到成长的感觉,依然会固态萌发,甚至是变本加厉。
这样的学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在考场上还是在其他地方场合,他们的行为就是要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我觉得就像是一个人生病了,可能会发烧,可能会呕吐,可能会……
我画了一张笑脸,写了善始善终几个字。在善始那里画了一朵梅花,在善终那里也画了一朵梅花。告诉同学们:“一开始,大家都表现很好,就像是这朵梅花,最后一场我们也要像最初一样好,也如一朵腊梅一般!”
看到一朵黑板上的一朵梅花和一张笑脸,让学生状态好了许多。那个时候,我痴痴地想,如果我几笔在黑板上画出蓝天白云,画出一些引导激励同学们向善向上的植物动物或风景,那该有多好啊!如果我能在黑板上画出高山流水,那么肯定教育教学境界又更多几分美好。
“糖衣”与药片同样重要
这个时候,想起绘画时的那些犹豫:学习绘画艺术,对教育教学关系不大。
现在想来,也是自己怕更加吃苦的一种自欺欺人了!
那些虚心好学善于学习的同学,绘画艺术可能让他们提升艺术修养,朝向更加高雅的追求,促进他们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品行和文化课知识技能更好学习提升。《脑科学与课堂》一书,也是从另一个侧面提醒自己,那些用艺术形式打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起到更好的唤醒引导激励作用。
能够更好唤醒和引导激励学生,自身的素质和交流沟通艺术完善提升是关键。这几年来我从完善提升自己的语言行为素养下了很多功夫。写了大量的备课思路和课后随笔,对自己的情绪言行进行了反复的研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研磨,可以说达到了某种极致。即在目前情况下,自己很难在这个方面再有更大提升空间。用绘画艺术,完善提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则是一种尝试。首先,我与很多学习美术、书法和音乐舞蹈艺术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从性格心灵摩擦碰撞上有了更多发生共鸣的所在。甚至是我的健身艺术活动,也让我更好团结了有体育特长的同学。我的叙事艺术水平的提高,让我与喜欢文学和爱好传统文化的同学,有了更好互动的资本。
感冒药片外面的糖衣不能治病,但是没有糖衣的包裹,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难以下咽很苦的药片。糖衣,对药片治病起到修桥铺路作用。我们那些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我们那些利于学生更好成长的品行提升方案,如何才能变成学生更好践行呢?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与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成了一抹靓丽的曙光。
很多有体育、音乐、绘画、写作和戏剧表演才艺的教师,在当代优秀教师团队中脱颖而出,值得自己更好反思完善提升自我的途径方法和内容。
想到这几年的绘画学习如何助力教育教学素养提升,归根结底,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总结:
近几年来,学画不仅成了我的叙事教育素材我的一些教育管理和教学的智慧,也是来自于学绘画产生的灵感。这种绘画修养,让我更多敏感地洞悉教学相长中的美好,让我更好表达这种美好,以故事的形式,以绘画之美的光晕效应。不知不觉中,绘画学习得到的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艺术提升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