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401:我的备课思路及部分落实
上周基本上让学生讲课,讲的是农业部分。我只讲了一个冬小麦和春小麦产地的不同,讲了铁路干线经过的省会城市(看着课本第7页中国省级行政区图)。说是统一农业部分的答案,结果也没有时间了。
先来分析一下农业部分的练习题吧。
探究题一,农业分布受到气候影响,有些是受气温影响,如南甘北甜;有些是受降水影响,如东耕西牧。
探究二,则是设计了一些内容,将农作物的分布打乱,让学生辨别真伪。怎么识记呢?除了记住之外,就是知道为什么?即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当地气候的关系,联系起来理解记忆就好些了。探究二,更加考察灵活性,是升级版的基础知识巩固。
课堂即时达标
则侧重理解巩固基础知识,比如农业与非农业的区别、农业的熟制,农业的分布与气候市场、技术水平和政策的关系等等。
课时作业提升
在融入了行政区和地形区等的内容,涉及到更多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
做这些题之前,让学生熟悉四大牧区的形象轮廓、名称简称,和安徽、河北、湖北等的位置名称轮廓以及省会,以及三大平原、一盆地的相对位置。
如东北平原的东西北各是什么,华北平原的西部是什么山脉东部是什么海洋(两个看课本后面的地形图)东南丘陵的位置在哪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珠江三角洲以北,东部和南部濒临东海和南海)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边是秦岭,南边是云贵高原。
补充:四川盆地种甘蔗,新疆种植甜菜。
需要涉及的,还有温度带或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与农作物分布结合起来,更加便于理解识记,识记气候类型特点和农作物习性,在相互比照中,应该记忆更加牢固。
东北主要中温带,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和新疆处于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云南省南部、台湾南部和海南岛等一年三熟,属于热带。
我一直在努力,让学生不仅仅记住铁路线的名称和起止点,更主要的是记住它们各自经过的省会城市和枢纽。
具体学习训练步骤:看着课本第7页省级行政区图,说出铁路线的名称,在图上找出铁路线经过的主要省会和枢纽。为什么看图呢?就是有些学生对于省会城市不明确,如果不看图,往往空对空。会了的同学,则会自觉不看图达到无图背图的目的。就像是数学课,让学生看着乘法口诀做题,那些背不过的自然再背一遍,那些背过了的就不去画蛇添足的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从北京出发到乌鲁木齐、西安、成都和广州、九龙需要经过的铁路线,最后说出我们(淄博)到拉萨经过的主要铁路干线,达到这节课的巅峰。
进行这些训练,保证学生助教有啥讲,继续引导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能做的,完全交给学生做!
制作糖葫芦串的工作,这些用黏糊糊的饼蘸芝麻的活儿,还是由教师来干。
设计一个描图怎么样:
就是画一个中国轮廓图,让学生在上面画出各种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然后在上面填写农作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如棉花等并写上熟制)。
这样做的目的,既复习了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更深刻理解了农作物的熟制,起到了相互融会贯通的目的。看课本40页即可。
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画地形图,因为农业,因为行政区的位置和名称,因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名称,都在这个图上联系着,后来学习的铁路干线名称及其分布,也与这个有关。
于是,我就去落实这个。
助理同学,帮我做好了实物投影。与实物投影配套的是“移动”和“批注”功能,我利用批注功能,在黑板前面的白板上画。
首先画五纵三横铁路干线,让学生记住经过的省会城市和枢纽,1-4号同学7.6班都能记住,还有一些五六号的同学,也可以记住。7.5班,1-4号同学不能全记住,这就是差距吧。只要同学们身心健康成长就是最好的,学习提升慢慢来。
接下来,我在上面画,同学们在省级行政区空白图上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