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99:为成长护航的“放大镜”
(2020-12-14 18:45:2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99:为成长护航的“放大镜”
视力不济的我,身边常备着一个放大镜
我还有另外一个放大镜,就是叙事。
2016年1月份,我参加叙事者。作为非班主任的我,每天坚持学写叙事,或写自己与学生之间互动,或写心路成长历程。
叙事中,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也被梳理。粘液质的我,一些犹豫、模棱两可和拖泥带水,就这样被发现了。有诵读经典的文化支撑,有叙事者共读新鲜血液的输入,有优秀教师成长故事激励,有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实践经历,我会逐渐走出教育教学不良情绪的泥沼。
当然,遇到一些我意想不到的状况,我还会犹豫或拖泥带水,我就会用写叙事的方法,放大是非利害,放大他人和自身榜样的引领作用。伴随叙事,潜移默化中我有了更好的前行,是属于生命更完整成长的那种,是属于师生生命在场的那种。
我不仅用叙事方式梳理自己当下的情绪成长,还通过叙事梳理自己曾经的教育历程。换一个角度和理念看问题,走出自我桎梏的误区,感受到不一样的成长。
叙事,让我有了一种跳出自己看自己的历练,我发现了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新高度、新境界,可以创造性地拥有更美好的教育人生。
叙事,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及时发现那些对教育教学不利的情绪情感苗头,让我事先化解危机。
叙事,帮我更好梳理备课思路。
为了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会针对某个知识重点或难点点,采取独辟蹊径的方法给学生讲述。由于我不是科班出身,稍微不注意,自己的讲述就存在知识性的错误,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就叙事自己的授课思路。课间找一些学习骨干参与实验,发现这样讲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扬长避短。反复多次,形成具有师本特色的课程。我在课堂教学中,表扬那些陪伴我一起探索的同学。
叙事教学,让我站在新高度看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些知识自己不明白,就自学或上网讨教。有时,一个问题解决需要几天时间。有些比较难的问题,往往需要几个月。随着一个个问题被逐一解决,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准和教学艺术增添了更多自信。
叙事,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及时发现我教学知识结构中的问题,让我在自我完善提升中,遇到课堂教学的更美好!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从优秀典籍汲取智慧,离不开向周围优秀教师学习。
当一本书看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叙事诵读。这种叙事诵读,就像是放大镜,发现并挖掘了自己读书的热情和潜能。
每次写叙事诵读的文章,我会找出教学实践完善提升与阅读带动的关系。这是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的反思和成长,这是心灵与脚步至少有一样在路上的践行。
叙事,让我更好发现古今中外的种种美好,更加学会关注并发现优秀他人身上的真善美!
“德不孤,必有邻”!
通过诵读感悟践行,努力提升自己品行境界的同时,也借来了善于发现更多美好的慧眼。我曾经非常感慨地与学生、同事和亲朋好友分享:当我心中想着家人、同事和同学们身上的种种优点的时候,我也是阳光向上且努力的。反之,我则处于消极或下滑状态。
听了我的分享,不少人表示有同感。这种成就感,又引导激励我对他人、社会和大自然充满感念。
没有感恩,就没有道德品行的提升。成长历程,让我更深刻领会到了卢梭这句话的内涵。
叙事写作,就像是一个放大镜,让我更多发现优秀典籍中的美好,让我的生命成长找到了文化源头或根。同时,也更好发现周围优秀他人身上的种种美好。这些跨越时空融会贯通的美好,化成一种成长文化的洪流。
春秋时期,孔子尊崇的卫国大夫遽伯玉,从二十岁时就每天反省自己,哪些做得可以哪些做得不够好,明天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优秀他人扬长避短。这种日复一日的反思,遽伯玉一生都在坚持。五十岁那年,他仍然非常感慨:现在想来,过去的四十九年里,我有太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了!
叙事像放大镜,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更好为自己的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