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85:我为什么读《地藏经》
(2020-12-07 14:28:1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85:我为什么读《地藏经》
阅读《地藏经》已经八年了。就像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就像是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就不自觉的多呼吸几口,就像是到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常常流连忘返。
一本好书,希望与更多人分享,何况自己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也希望如《地藏经》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有缘者阅读受益,从而更好完善提升自己,更好的为他人和社会服务。
一个善念善行善愿集结的所在
《地藏经》所描述的,是佛在忉利天说法。忉利天是什么地方呢?就是有善念善愿善行人所能到达的地方,用我们一般能理解的解读方法,就是一个正能量汇聚的地方。
作为一名教师,希望自己的念头言行情绪是善的,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周围的他人也是如此,而且希望这种善是上善若水的善。《礼记•学记》中这样说:“知至学者能为师”,这种“至学”就应该是引导自己和他人达到一种“上善”的境界。这种上善的境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所倡导的仁德的境界,就是佛文化中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境界,就是《道德经》中“道”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努力之。这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或莘莘学子应该追求的境界。
教师希望达成自身和教育人生的完美,就需要关注各方面的力量。《地藏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我指点了这些力量的源于何处,以及如何更好的感觉这些力量的存在,以及更好的统筹协调这些力量,从精神意识和文化方面。这是精神意识层面的统筹,可以说是自己内心世界方面的。这种统筹整合,是首先放空自己,如同孔子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运用自己可能运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方式方法,将一切有利于智慧和力量朝向更美好!
一个唤醒自身热情和潜能的所在
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习惯的原因,常常关注生活中的假丑恶而不是真善美。不经意间,自己心灰意冷。这种状况下,面对自己人生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苦难挫折,都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处于一种极度灰暗颓废甚至是绝望状态中。
魏书生老师提倡学生:将心灵的镜头对准生活中的真善美。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魏书生老师倡导坚持写日志,并形象称之为道德长跑。借助读写的智慧,让自己关注并努力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都曾经在纳粹监狱待过。纳粹失败后,两人获得解救。其中一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新生活且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另一个却依然郁郁寡欢,每天萦绕在心头的是纳粹对自己的折磨和迫害。
其实,每个人在生存和发展中都会经历各种苦难挫折,由此都会产生相应的痛苦和负面情绪。《地藏经》让读者生发出一种智慧,走出自己内心的苦难和纠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挖掘自己的热情和潜能,完善提升自我服务他人和社会。让读者学会了随时随处面朝比天空还要辽阔的心灵,随时随处将心灵的痛苦在这无边无垠的海洋中消失得没有了踪影,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智慧和力量。
一个对地狱魔鬼的另类解读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和贪嗔痴等。
这些病痛,有生理上不可避免,更有心理上贪欲导致程度加重。
那些达观的人,对一切处之坦然,这些痛苦变得轻了,甚至成了人生的一种历练。具体而言,就像是拓展训练中,为了增强人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而特意设置的训练课程。
我们再看《地藏经》中的魔鬼,他们都是具有善念善行和善愿的魔鬼。一般认识理念中敌对阵营的力量,一刹那间成了自己的同盟军。这种状况,会及发展自己的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促使自己生发出一种大愿,现在造成自己困窘的力量和所在,也会成为自己的助力和前行的阶梯。有这样一种希望、信仰和精神力量,自己就会做一些促成这种转化的努力,并最终达成这种宏愿的实现!这个时候,自我提升和服务他人社会得到了一种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