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0.2374:立足工作和教学的根本
生活及教育,关注自己的生活,及时梳理形成一种正确的理念和朝向,就是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完善提升悄然发生着。
不管是上课,还是其他事务性的工作。
订杂志复印件的收集
学校阅览室每年为教师订阅杂志数必须在八十种以上,这样学校发动教师人手订阅一本杂志。订阅杂志的票据复印件,学校安排各个级部收齐,作为考核教师参与学校活动状况的一种考核。
如果没有这个带有强制性的措施,可能有的教师并不需要订阅杂志,也就没有了订阅杂志这件事情,也就没有了每年订阅杂志在八十种以上的票据的保障。
每次订阅杂志时,都有教师将票据往我这里交,我告诉老师们级部要统计作为一项考核教师的参考。
于是,级部收集齐了,交到学校,统一复印一下,也就有了图书阅览室的复印件存档。
新的一年订阅工作开始了,又有教师往我这里放票据,以为在我这里就万事大吉了。如果级部要统计呢?如果学校要依据考核呢?
好像每次都有教师,或者因为邻近退休,或者其他原因不订阅,也没有听说怎么怎么了。
作为图书管理员,我不知道这个图书室管理检查硬指标是不是还在?如果达不到八十种以上怎么办?
原来的订阅份数,达到了八十份以上,就汇报达到了八十种以上。今年,在职教师总数少了,订阅的杂志的书目还会减少,估计订阅的总数能不能达到八十种以上,就是一个问题。
原来一种情况,就是检查的时候,说教师订阅杂志的复印件在校长室,那么久不需要图书阅览室提供了。另一次,就是从校长室将订阅票据的复印件放到了图书室,检查的领导接着要求拿出来看,而且询问了总定数。达标的回答,就是订阅数在八十份以上。具体说,81种或83种等等不一。
原来一直都是各个级部收集,这样力度比较大。我觉得就是如此,起码在级部,那个教师交了哪个教师没有交,大家都看着。所以集体的舆论力量,就是一种很好的监督。
教案随着学习转
每次上课,我都预备几种方案。年龄大了,反而越觉得不知道怎么上课了。于是常请教学生:将自己的方案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选一种。
一
比如识记铁路干线,我一开始提出一个枢纽城市,让学生说出经过合格枢纽城市的铁路干线名称。结果同学们都瞪着眼睛看,很少有人能回答。于是我问:“先比着书,画一下五纵三横图怎么样?”“好!”同学们或举手同意或点头示意。
“整体决定局部”,这是一个认识论中的命题。
这些枢纽涉及的铁路线名称,也只有在熟悉了整个铁路干线分布图以后,才能非常容易回答出来。
我领着同学们一起画了整个五纵三横,然后让同学们完成刚开始提出的任务,结果还是有些同学没有完成。
我以为偷懒,觉得学生累了,就少写一点吧。
课下,我问一个中游的学生,也是我的助教之一,结果他也没有能正确回答。我于是思考一个问题:自己非常熟悉了,也就容易揣度学生记忆起来也非常容易,于是在备课的时候就很难正确预设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
午自习课上,可能是画示意图时间长了,大家都有些倦怠。不管是优秀生如孙菁爽同学,还是稍微落后而被激发热情地同学,都处于一种学习低迷状态。这种时候,换一种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在7.6班,课代表就主动主张,画示意图后,做练习册上的题。同学们做了,也统一了答案。我改变自己的方案,就是在同学们统一答案后,在做过的题中提出新大问题,我把这种教学方式叫一题多练。
在7.5班,我看再怎么引导激励,同学们都处于疲惫状态。于是,我开始领着同学们做题。果然,大家精力为之一阵。沈洪晓老师告诉我,有基本的方法,还要不断变化方法。陈雪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不能贪多求快,需要让学生感觉有梯度,感觉到按照老师要求的就会有不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