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368:地理教学巧用人物故事

(2020-11-29 18:25:41)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368:地理教学巧用人物故事

初中地理这门功课,涉及能容比较杂,与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历史生物物理化学体育美术等都有联系系。

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要善于引导激励学生,挖掘自身学习热情和潜能。这种引导激励,与地理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条分界线

中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这条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

黑龙江还有一个地理上需要记忆的地方,就是漠河。那里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就是中俄分界线。漠河与黑河,学生常常混淆,怎么办呢?

作为地理老师,也就是时间长了,知道了两者的区别。最北端的是漠河,黑河位于漠河的东南部。这样讲,学生印象也不深刻,那里有什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的地方吗?

胡焕庸线的确立。

作为著名的地理学家的胡焕庸,是物候学家竺可桢先生的弟子。他为了画这条线,用一个点代表两万人,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按照人口统计结果,先后点上了两万多个点(当时人口总数在四亿以上)。然后,根据各个区域点的稠密状况,画出了这条人口分界线。几十年过去了,人口总数已经是原来的三四倍,这条线依然是人口稀疏和稠密地区的分界线,可见胡焕庸教授确立的这条线,在地理学上的意义。

明确这条线,可以更好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好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从而为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张地图到来的联想

我想到另外一位出现在地理课本上的科学家,德国的魏格纳。

躺在病床上的魏格纳,突然觉得南美洲的东部和非洲的西部边缘,可以拼合在一起。于是突发奇想,原来几块大陆是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分开了。后来,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的学说,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真理一开始并不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直到魏格纳去世以后,大陆漂移学说才被人们认可。

就像是地球上球体,也是最近几百年人们形成的正确认识。

还有地球围绕太阳转,也是最近几百年的正确观念。

努力去探究大自然和人类,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到人类和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是这种探究精神,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智慧,推动人们对自身和大自然的认识逐渐趋向更加正确和准确。

哥伦布的故事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要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这种观点和解决办法,不是唯一的,只有有道理就行。

如果教学中,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记录下来背过,常常难以培养出这样的能力来。

遇到一些问题,我不是先说出答案,而是鼓励同学们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种拓展题,就是老师也难以说自己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所以对学生的答案应该以鼓励为主,主要思路正确就应该鼓励。即使连思路也错了,也要鼓励学生敢于积极思考回答的勇气和智慧。只要回答正确,就给予最大的鼓励!

我给同学们讲故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与一些名流坐在一起。这些名流为了显示自己同样卓越,就说:像发现新大陆这样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

哥伦布没有与之争辩,而是提了一个建议:我们比一比谁能将鸡蛋立在桌子上。大家都说好!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着让鸡蛋在桌子上立住,众所周知的原因,其他每个人都没有成功。到了哥伦布了,哥伦布将鸡蛋一端在桌子上轻轻一磕,这样鸡蛋就不再那么圆滑,鸡蛋就在桌子上立住了。

众人嚷嚷起来:“如果知道可以一磕,自己也能立起来!”

“没有说不能磕破一点啊,大家为什么等别人做到了才想到呢?”听哥伦布这么一说,大家都哑口无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