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367:从《郑伯克段于鄢》看情绪成长

(2020-11-28 20:51:5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367:从《郑伯克段于鄢》看情绪成长

《古文观止》第一篇文章是《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很多专家都有很好的解读。读过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我想从情绪的成长这个角度解读这则历史故事。

“庄公寤生”这个细节,说明庄公出生时对母亲造成了一种很不好的情绪影响。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一般的分娩,母亲和幼儿经历一种生死考验。寤生,就是今天说的难产。

分娩时的艰难和险象环生,导致母亲姜氏留下了一个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阴影,也许是作为母亲的姜氏是意识不到的。

这种阴影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庄公的同父同母弟弟段诞生了,姜氏将母爱更多倾注到公子段身上。这种溺爱,一直到庄公成为郑国的国君之后,姜氏和公子段,阴谋并实施推翻庄公国君职位。

姜氏为了达到扶持段的目的,为段在庄公面前争取重要的领地,从而让段获得推翻庄公的实力。真正实施推翻庄公战争时,姜氏做段袭击庄公的内应。庄公没有在阴谋一开始有礼有节的制止,也是有一种情绪,就是母亲想要的自己没法制止。

我们在《论语》中看到,孔子论述了父母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误的话,作为儿女应该怎么办的论述:不是与父母硬顶着来,而是抽父母父母高兴的时候,向父母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时候,庄公也是被一种情绪控制着——反正母亲不喜欢我,我的正确的话或逆耳忠言也就不说了。这大概是孔子批评庄公的地方,用了一个“克”字,表明庄公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和兄长的责任,只是像对待陌生人那样的办法去行事。

我们看到遇到类似事件,孔子怎么做的呢?齐国的崔杼弑君,孔子明明知道三桓和鲁君很可能不管,但是作为一名国民或曾经的士大夫,有义务去汇报事情并提出相应的请求。

我们纵观庄公和母亲姜氏以及兄弟段的情绪和言行,站在每个人的角度,都应该有所反思:

作为弟弟的段,虽然有母亲的溺爱和支持,但是自己不明事理一错再错,的确是咎由自取。这个支持你的人,不管是谁?是好兄弟还是好朋友,还是父母还是领导,不要别人给自己名闻利养的实惠,就扑上去。孔子也有座右铭和切实的榜样:比如,“富贵我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视之如浮云”;他也有实际的行为,在卫国得到了非常高的许诺——卫灵公给予他在鲁国得到的最高待遇,但是觉得鲁国国君的行为不值得辅佐,也依然离去没有后悔。相反,子路因为愚忠,反而在卫国国君父子的争权夺利中丧失了性命。

作为姜氏,应该正视自己难产时的情绪,及时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也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左传》中都有介绍,她们饱读诗书有远大志向有家国情怀悲天悯人——《敬姜论劳逸》中的敬姜。可见,姜氏落入了自己不良情绪的怪圈中,纵然庄公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没有改变她难产时产生的对庄公的厌恶,从而导致自己和另一个儿子走上了不归路。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不仅孩子小的时候这样,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父母自我情绪上的自我完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绪上的沉溺不能自拔,如果不在努力学习中完善提升,很可能导致自身和家庭一系列的悲剧。

庄公,作为一个国君可以说没得挑剔,但是在处理对待母亲姜氏和弟弟段的事情上,的确是有失偏颇。一种无法改变母亲对自己的成见,一种在亲人面前的文化情感影响的无力无助感,让人物的人格魅力减分。最终他在这方面情商非常高的下属面前,终于敞开心扉,并通过虚心学习请教,获得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办法。从不善于及时说服和制止事态恶性发展,到恶性事件爆发后与母亲姜氏的毒誓“不及黄泉勿相见”,到“大隧之内,其乐也融融”!

一个人而不能用优秀的文化调整升华自己的情绪,可能害人害己。情绪不可避免,但是放任情绪却是无知者无畏!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信哉斯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