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60:画示意图课启示录
(2020-11-25 10:15:2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60:画示意图课启示录
示意图课,比期待得更加美好地结束了。现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画一个示意图没有那么费事。
是换了一种学法,还是自己成了主角,同学们的积极性高了。
问题也有,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1、知识性错误:把上中游分界线城市画到了两个水电站的西边。我上网查了一下水库的资料,了解到了它涵盖整个旅游区,大概在六百多公里甚至近千公里。
画图上出错,从道理上让学生明白:如果将水电站画到了分界线东边,就等于说在平原地区建设水电站。
从这个图中,看到学生对看图图上知识的理解,没有到位。教师讲到位了,或者听到位了,到了自己那里做不到位,也是一种学习不到位,这是要引起教师警觉的。
由此可以看到,画示意图,可以解决学习达标的“最后一公里”!
2、地理位置和地理事物错位: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位置不准的问题。比如某个湖泊的位置,稍差一点不要紧,差大了,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平时,我们讲课,问学生理解记住了吗?学生说记住了。可是真的提问的时候,就出错了。这就是乱搭,就像是我们系扣子,让扣子进错了扣眼,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常出现这种状况。
比如说某省的简称或某山脉名称中的一个字,比较容易写错,我们就让学生板演一下,错了,大家引以为戒,对了给予鼓励,让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很重要。
画示意图,可以纠正学生学习理解识记中的张冠李戴,从而达到精准达标的目的。
3、两种不同画法:一种是学生,认真看课本上的图,自己描画,对老师黑板上的板演只是作为参考。另一种自己看课本上的图,觉得不知道怎么画,看着老师画的示意图就直接比着画了。这种学生,基础不是怎么好,但是通过记忆临摹老师的这个示意图,可以对重点内容了解大概。至于对课本上正确位置图的识记,在明确示意图之后。
想最初让学生画图,因为学生自己看书临摹能力差,就逼着学生比着自己的画,要不然就画不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有点的确有些夜郎自大了,那些有临摹天分的同学也被压制了。现在多数同学,都愿意自己看自己主动地临摹,的确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素质从整体上提高了。
4、课上课下状态不同。其他的课,一般都是看老师一个人在那里忙活,其他同学多是看客。学生积极主动看书看图思维,表现得不够明显。
这种课,提前准备的助手同学,事先在黑板上画。别人唱歌的时候,他们画得还是那么专注,达到了一种“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学习境界。
在整个课堂上,大多数同学都很积极。平常课上作为看客的几个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肯定觉得好玩,让学生在觉得好玩中学习地理,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寓教于乐。
另外,比较好地展示了同学们的才艺。比如某个同学,在写作业的时候,字迹就是满花乱草,可是在描图课上,他发挥自己业余学习绘画的特长,将一个示意图画得别有一番境界。课下,有些认真的同学,也在很投入的画图,这种情况让人感动。不像是以前,一下课就是休息状态。
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有较大收获,课下能够值得回味。我觉得这次上课,应该说是有较大收获,因为学生对于上中下游分界线或支流的名称位置,都不是很熟悉,这次练习实际上比单纯的看背效果要好,不换一下形式,学生连看和背都厌倦了。如果说值得回味,就是让学生觉得地理可以这样一边画图玩着学习。
后记:这节课后,我针对学生画出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了某个河段的地势和地理事物名称特点以及水文特征,让我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加深刻具体的了解,不是仅仅比学生记得牢固准确或直观形象一点,而是有多了一点两点三点等。
于是,我想到了李白的那首诗: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过去“滩多流急”的写照。现在随着大坝的建立,库区水位升高,这种落差大水流急大大缓解了。可以坐在游船上,慢慢欣赏沿岸上清水秀的大自然风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