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56:“麻烦”,帮我成长
(2020-11-23 17:16:2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56:“麻烦”,帮我成长
第一次接受分发教师杂志的任务,那是十二年前。
那时,我四十三岁,那一年我没有兼课,都在图书室整理图书。给三万多册图书,写标签贴标签登记造册。翟荣文副校长找到我:“赵老师,把老师们订阅的杂志,放到你这里吧。你没有课,老师们来领取方便些。”
接下来,有喜欢看书的同事,常到我那里看书。特别是新一期的杂志来了,他们喜欢一睹为快。近百十个教师的杂志,总有自己喜欢的一种。看完了想着送回来还好,结果一个同事,看完了忘记还了。我也大意了,同事拿走去看,也没有做什么记录。
订书的老师拿来杂志,才发现一本书,被别人拿去看了,没有拿回来。
我愁得不得了,那个看书的忘记了,也没有给我还回来,而且看过以后,也把看书还书的事情忘了。
我是一个怕麻烦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容易自责的人。这种事情发生,虽然都是小事,却让我吃饭不香睡觉不宁。那时候,我忙起来还好说,一旦静下心来就想起这件令我糟心的事情。
为这件事,我难受了好两三个月。因为订书的老师,每次见到我就问我:“成峰啊!我那书找到了没有啊?”我感到一种深深地自责,因为我的管理不善,导致杂志流失。我说:“某老师,我赔你钱吧!”
“我要钱干什么?你快帮我问问,谁拿去了,帮我找回来!”
那些日子里,我甚至做梦都梦见找书。
我到乡镇超市里书柜上去找,到县城的书摊和书店去找,结果都没有老师订阅的那种杂志。
大概过去三个月吧,我突然发现办公桌上一个大信封。起初,我以为是编辑部寄来的样刊,可是我转念一想:“自己没有接到用稿通知啊!”信封上什么也没有写,打开一看里面装着找不到的那本杂志。
多少天来,我把所有的老师借书的情况都想了一遍。想到了种种的可能和不可能,说实在的,我基本上都将大致可能的人想了一遍。
当我看到书重新回来时,我头脑中就闪过某个人的名字和形象。
我们单位,就是近百名同事,大家都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位同事,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归还,大概也是不想再跟我说什么了。这件事情,也对他带来了困扰。如果不是我的不及时记录,他也不会不还,因为我会催他的。归根揭底,我有错在先。我已经在“温馨提示”中,明确表示,“提醒我一下”了。这位老师,已经帮我解决了实际问题。接下来,我能不能管理好杂志,从这次“事故”中汲取教训,那是我的事情了。
这个同事没有留下名字,我也没有再追问。大概追问下来,他也会不好意思。我的难受,和找不到书的同事的一直追要,他大概也知道了,不然不会有还书这种事情。
那其间,订书的老师问我一次,我就写一个“温馨提示”广而告之。找不到书的事情发生以后,我就找安排我的翟副校长去承认错误,他也积极给我提建议:
帮我构思了这样的“温馨提示”用语:“谁从我这里借书看了,我忘记了。借书的老师若想起来了,提醒我一下!”
翟老师的话,让我觉得心里暖和和的,就是我忘了归还也会还回来的。
这次管理不善,给同事和自己造成了困扰,我也从解决这个问题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智慧:遇到问题和困难,不要推脱责任。不管是对订阅杂志的老师,还是对借阅杂志的老师,都要保持足够的尊重,让他们成为帮助自己修正或弥补过失的人。
这个措辞中,有我自己的检讨,就是没有及时记录借书这件事情,而且表示积极帮助寻找。对订书的老师是一个交代,更是一种尊重。 给没有及时归还杂志或忘记借了书更忘记了归还的同事,也留足了面子,没有丝毫的指责,只是让他出面帮个忙而已——回想一下,我从图书室借书了吗?我还了吗?
这个事情,从发生到解决,其间过了两三个月。我写了三四次“温馨提示”!也为以后规范管理教师订阅杂志,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制度基础,我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