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353:彼此陪伴的更好成长
今天晚上,看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的视频讲座,为李老师“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感动。
听李老师讲述自己学生成长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眼下所教的几个类似的同学。正像李老师说的,不仅仅是自己陪伴学生成长,也是同学们更好陪伴我成长!
不一样的“无赖”
他一腚坐在教室门口。一条腿甚至了,与门槛并排着,另一条腿蜷着。几个同学拉他,他也不起来。那种状态,让我想到了一个场景——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躺在地上耍无赖。
这种形象,是我见到过的比较糟的一种。
一个不顾及自己在老师同学心中形象的同学,是最难管理的。
“杜舒驰,你不是要给我看你写得作业吗?怎么躺在这里不起来了?”刚才我在走廊里碰到杜舒驰,他要借书,我让他讲一讲看书的收获,只是说了“开拓了眼界”就没有了下文。于是他刺激他:“就是打着看书的名字混日子!”他说:“我没有,我是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就应该学着更好的集中精力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做到了吗?”“作业我写完了!”“你把作业拿来我看。”“我这就去拿!”杜舒驰和他的一个同学都这么说着,跑去拿作业了,也就没有了下文,直到我在教室门前看到这一幕。
杜舒驰立即站起来,拿来作业让我看。
“不错,真的写了。都会了吗?”“会了!”“好!继续努力!”
看到这些,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最喜小儿无赖,低头卧剥莲蓬!”杜舒驰,就是诗句中的那个“无赖”了。与同事说起来,杜舒驰的心智大概也就在十来岁,比一般同学都小了一两岁,应该是同学们心中最“无赖”的小弟弟了!
对这样的同学,太严格了他做不到,师生都难受:太随便了,他就成了抹不上墙的涂料,也就失去了他光彩亮丽的一面了。
故意跑调的“歌手”
这是第一次下午第一节课前到7.5班教室。
这个时间,是课前唱歌时间。上次,也是类似的时间,欣赏了7.6班同学的歌声,这次我执意走进去,就是为了更好与同学们融到一起。
歌声,让唱歌的人和在场的人,心灵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没有了文化课高低的差异,没有了行为习惯优劣的过多比较,沉浸在音乐中,沉浸在歌词表达的意境中。不管是唱得好的,还是只是张嘴不出声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这种境界。
张成梁同学,负责乐曲播放操作,孙菁爽同学负责指挥督促。
使劲唱的之一,要数我身边的旭。有时唱得快了,有时声音高了,但我听他的声音质地很好,而且有时音准也不错,偶尔给他竖大拇指点赞,同时提醒他注意节奏。
这就是那个收拾拼图还没有彻底利索,就说“行了,走吧!”的旭旭同学;也是那个在比赛场地执勤的旭旭;也是那个给我写“不好好学地理是因为觉得没意思的同学今后要认真学习的同学”;也是那个笑起来非常有魅力的同学!
听着感受着同学们唱歌,我似乎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与同学们这么大,也是一起唱歌。
记得与我一起唱歌的同学中,其中有个唱得比较好的,早就是市级农民优秀企业家了。一个人的成才是多方面,不仅是文化课成绩,更主要的是他服务他人社会的才能。
努力发现同学们身上的优点,与同学们一起守护这些优点的发扬光大,一起纠正可以遏制的不足,就是对同学们开心健康成长的最好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