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350:教学法中的用数字与巧举例

(2020-11-21 20:55:15)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350:教学法中的用数字与巧举例

地理课教学内容,涉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初中学生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一般缺乏直观形象的印象。有时利用数字说明,就会解决地图或文字所提供信息方面的不足。

另外,有些地理问题,在某些典型的国家或地区更加明显,通过举例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节约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讲到我国自然资源特征,为了体现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我用了一串数字,比如耕地占世界第四,人均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河流径流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这些数据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生而言。

举一个例子,我们班中午吃饭,一共有四十个人,拥有可用资金400元;另一个班一共十个人,也是拥有可用资金400元。从班级拥有资金总数而言,我们并不少,而实际没人可以支配的午饭资金是另一个班集体人均数的1/4。大家像,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和合理用好我们手中可以支配的资金啊?

促进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积极性

随着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用水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

学生回答:“越来越多了!”生活上节约用水,大家比较好理解了。

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学生是没有概念的,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有些困难。不用说学生就是教师也存在这个问题。于是我上网搜了一组数据,为学生的更好理解掌握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供方面。

生产一吨钢,用20吨水;生产一吨纸,用200吨水;生产一吨水稻,用1000吨水。

有了这组数据的支持,学生对人口城市工业密集地区,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和理解。

接下来,让学生懂得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用水和防污染的具体措施探讨,学生理解识记起来就比较积极主动了。

知道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少,进一步通过数据明确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我告诉学生这样一组数据:人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五平方米。指着讲台说,五平方米,大概就比讲台稍微大一点儿。

接下来,讲解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四个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同学们的积极性比较高。

巧解降水多少与旱涝灾害

华北平原比西北地区缺水更加严重,学生一开始往往难以理解,因为华北平原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怎么会降水多的地方缺水而降水少的地方反而缺水并不人降水多的地方缺水严重呢?

首先,让学生从概念上理解:缺水或干旱,是因为当地水资源无法满足生活或生产需要。缺水或干旱的程度,也是根据无法满足当地人生活和生产程度而定。

我这样给学生举例:撒哈拉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但是那里会出现旱灾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那里没有人居住,所以不会出现旱灾。

我说西北地区虽然降水少,但是人口只有我国人口总数的4%左右,华北地区虽然降水多一点,但是人口数站到我国人口总数2030%,而且相对于西北地区城市工业耕地等都是西北地区的十几倍或几十倍。大家想一想,那个地区会缺水更加严重啊?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我举例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那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概在1600毫米以上,为什么那里80%以上的淡水资源需要大陆提供呢?

学生陷入了思考。

我提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的多少,大致就是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因为香港面积小,所以河流径流量比较小。这是自然因素,还有人文因素是什么?大家想一想,香港与我们淄川县面积差不多,都是一千平方千米左右,而香港人口数700万左右,我们淄川区人口面积却是60万左右。这与香港地区需要大量进口淡水有什么关系啊?

学生思考,回答:人口城市密集,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导致香港缺水严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