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336:“自然资源”,我该怎么对您

(2020-11-16 21:13:01)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336:“自然资源”,我该怎么对您

“赵老师,你给我说一下这部分的教学重点吧!”陈老师的谦虚感动了我,我一股脑地将自己刚才看书想到的曾经的重点,都一一讲了一遍。

四五个课时的内容,大概要跨越两个星期,就在二十来分钟时间结束了。我们都觉得有些枯燥,这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最基本的考察点。

似乎都讲了,似乎明显缺了点什么。这是集体备课或个人备课常常遇到的尴尬,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走在通往教室上课的路上,都觉得这节课没有备好。实际上,这节课已经谋划过一两周时间了,也反复试讲过多次,甚至听着试讲录音也修改了多遍。

有二十多年地理教学经验的我,知道老版本的自然资源,还有很多煤、铁、石油和有色金属矿产地的名称和所在省区的理解识记。之所以不识记了,是因为矿产地不再是重点关注的,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人们如何对待这些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或者说,这些非可再生资源,已经开始大量依靠进口了。

只是保留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这两种可再生资源。至于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第一节概述里面,讲了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周期都在数百万年甚至千万年以上,告诉人们只有节约和珍惜,才是正确的态度。对于可再生资源,也要保护了合理使用。关于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是这几年来人地水等和谐相处的大举措,也算是紧跟生产生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了。

写着写着,我觉得又开始寻找课程的灵魂了。这种贴近生活生产实际,贴近学生成长实际的课程,大概就是自然资源一章课程的灵魂。从学会面对水、土两种可再生资源,来更好地对待一切自然资源。实际上,对于这些可再生资源,也存在一个节约和珍惜的正确理念在。在非可再生资源,也存在一个保护和培育的问题,就是让他们不被浪费,提高它们的开采率和利用率,不就是一种培育和保护吗?

作为教师,希望学生读懂自己的思路,可以更加高效的学习成长。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善于读出甚至读懂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不是可以更好的驾驭教材,可以更好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可以更好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吗?如何面对“自然资源”,我似乎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我为什么将自然资源称为“您”,因为她就是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具体而言是我们的大地母亲和水母亲,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可以这样理解万物土中生,万物水中生。话句话说,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水,我们人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不但要有土地和水,而且是足够大或足够多的,且是没有被污染的,因为污染到一定程度的土地和水,就不再是人类可以赖以生存的环境了,更不是生养人类的母亲了。

我想起了秦牧的散文《土地》,其中一个镜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当年被迫流浪。曾经向一位农民乞讨食物,同样食不果腹的农民,捧起一抔干土递给流亡中的重耳。重耳饥渴交加,觉得自己受到了农民的戏弄,刚刚要发作。同行者劝告他:“这是上天给你的好兆头,要将土地赐给你!”一心想拥有土地的重耳,迅速虔诚的跪下叩拜上苍,郑重将一抔黄土举过头顶,口中喃喃自语:“感谢上苍的赐予!”

我看过一篇《淘金》的微型小说:一个人随着众多的淘金者,到了一片荒漠中淘金。一天天过去了,他看到有人发财,更多看到一直坚持却收获甚微的众多淘金者。于是这个人开始转行,他就在离淘金者工作地不愿的地方,开始卖矿泉水。他没有那些幸运的淘金人那样发财,但肯定比不幸运的淘金人有了更稳定丰厚的收入。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说其中的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金山银山,比淘金着期待的更加真实踏实!

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土地和水。土地,就是我们的心田。水,就是悄悄流逝的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