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35:相隔三天的讲评课
(2020-11-16 20:09:2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35:相隔三天的讲评课
是班主任张成杰老师帮我出主意,是工会李标主席让出了自己的实践课。于是,我就有了这种跨度最长的讲评课。
考完试后立即发试卷学生订正,第二天上讲评课。这种订正和讲评,都有一种新鲜出炉的感觉。不管是从学生而言,还是站在教师角度,都有一种兴奋甚至是激动,激励着自己去完成这件事。
三天后的7.5班
“孙韬智,课前准备布置好了吗?”我问第一位的孙韬智,我看到同学们有的拿出了试卷,有的茫然。
“需要打开看课件吗?”
“不需要,订正试卷,提出问题重点讲解,每个人写出试卷≥有好处。”
看到孙韬智茫然无助的样子,我继续问:“还有谁做课前准备助理?姜茂琳吗?”
“张景尧。”
“张景尧,大胆安排,看同学们是不是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的督促一下!”张景尧,也需要大胆提拔。
我板书了一下试卷评价标准:A≥85
B ≥75
C ≥60
D≥45
E ≤45。
在这之前,仇玉茹和孙菁爽去拿卷子,我顺便问了:“觉得怎么样?”孙菁爽有警觉,觉出不好的样子。仇玉茹说:“我看了都觉得懵了!”我问:“长江黄河干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了吗?上中游的分界线记住了吗?长江的五条支流,黄河的三条支流记住了吗?”“我就是黄河的三条支流记不住!”“我记不住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中心!”“我上课要提问你,再这样就扣分了。不能帮着老师和班集体,将自己的学习成绩落后了!”
这次唯一没有提到的就是王麟阁,唯一个上九十分的同学。虽然他的作业布置没有出色,但是他的自身的带头作用,应该得到表扬。
这节讲评课,没有人提出问题来,都在改卷子写分析。
孙菁爽、高天宇、张景尧,三人位学习标兵——带头自学并提前完成家庭作业。孙跃启被扣分,找不到卷子,而且影响同学,后来变好了点就是将自己的答案让同学孙明慧看。
王迎旭和陈在成、翟锦硕,有进步,就是把答案写上了,要求背过读图题中其中一个大题,大概十分左右,快背过了。给予它们表扬,接近给他们加分了。
上课间隙,曾经与张成梁谈:“成绩不理想,希望以后成绩向帮助老师一样积极专业!”
三天前的7.6班
扬孟正晨通知了两个班的课代表,下发同步练习册。
吃中午饭的时候,我知道已经发下去了。
周辰昊陪着李迎卿和张荣康到办公室问作业,布置了自然资源第一节的“新知初探”,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先预习一下。
因为有两个作业助手的推动,让我被裹挟着往前走——这就是教学团队的力量。有时,我这个引领者,也不是主动的走,而是被积极的团队骨干或成员推着往前走。
当时,是刚考完试,7.6班的同学,纷纷提问题,让老师讲。后来,我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在那一刻都被提出来了。我想,大概是刚考完试的紧张,需要这么一种交流放松一下。
孙萱格,这个稳重的小姑娘,也提出了地震为什么不是气象灾害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到了下课时间,我没有时间解答这个问题,其他同学都有小小的起哄——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吗?另外一个课间,我看到了路上走着的孙萱格和他的同学王梓彤,于是提问了他们这个问题,结果两个人都回答对了。
小结
两节同样的讲评课,相差了整整三天。三天前,刚考完试,7.6班的同学,比赛一样的提问。三天后的7.5班,没有一个问题,没有一人提问。
看似接受能力弱的7.5班,却是显得人人都明了了一切,而且几个带头自学的同学也有声有色。
仔细去想,我也应该有这种经历:刚考完了试,就想知道自己答案的对错甚至是对错的原因。因为考场上,这个问题曾经无数次煎熬过自己。可是时间长了,这种曾经的煎熬和于是共生的热情,都逐渐淡化了,至于对错,也都比较理智客观的对待,一切都似乎心如止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