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29:听成长的声音
(2020-11-13 17:08:3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29:听成长的声音
教育,体现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艺术的提升上,更体现在生命成长的状态中。
选取几个片段,听同学们成长的声音。
选择
有几份卷子在陈老师办公室,我想找几个同学帮我拿来,接下来的一节课要用到。要从六个班合订的一摞卷子里,准确找出其中两个班的卷子带回来。我希望校园里遇到我的学生,帮我完成这个任务。
校园一隅的小车库旁边,我见到了杨孟正晨、彭君怡等三个同学。“我有一个事情,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有时间吗?”“我们带回垃圾桶就是了,老师你说吧!”杨孟正晨的话让我释然。
“有个同学,到办公室将我们班的卷子拿到教室里发下去;另外两个同学,到陈老师那里找出属于五班和六班的卷子带回来。你们几个同学分一下工,看谁去到我办公室拿卷子,谁去一摞卷子中找出两个班的卷子。”
“找出卷子——”平时大大咧咧的彭君怡犹豫着。
“我和某某去找卷子,让彭君怡去老师办公室拿卷子!”杨孟正晨这样安排,显然她考虑到了彭君怡的为难。
彭君怡徘徊着:“去拿卷子——”看上去有为难情绪。
“你跟着老师去就行!”杨孟正晨鼓励她。
“彭君怡,拿出男子汉的气概来!”我特意这样鼓励她,希望她大胆做事。
我把卷子递给彭君怡。“就这些?”我鼓励她:“你快要完成任务了,拿到教室里发下去就行了。谢谢你!”
示意图
昨天我看了叙事者群里袁静老师的思维导图,想到长江和黄河支流和上中下游分界线,学生也可以通过画示意图来帮助识记,于是想着尝试着操作。
记得7.5班的教室里,是张福成同学的作品,是带着年历的绘画。
画这样的示意图,张福成一定尽力,也就把地理知识问题掌握好了,这大概就是扬长避短了。另外,这种绘画,大概同学们也都喜欢。这是二十多年前曾经用过的教法,现在竟然有些陌生了。我还是可以随手画一下的,学生是否适应得了呢?
路上,我遇到了李迎卿同学,顺便谈了这个想法。李迎卿同学犹豫着,而且我知道他就是学绘画的。看他的状态,我说:“课上我给大家示范一下,再画吧。你有空的话,到办公室找我,先试一试能不能画。”
示意图,也有弊端,就是离规范地图有差距,导致识记上的失误。这也是后来不再经常画示意图的原因,特别是有了实物投影和幻灯片课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退出了我的教学舞台。
各种笑
为了活跃气氛,我鼓励同学们学会微笑,顺便画了一个微笑头像送给大家。
看着这个头像,有同学就开始微笑了。
有些同学的笑,则是憋不住的那种。涨红了脸,不笑出来就会憋坏了的那种。他自己又似乎要强忍着,看着都觉得发窘。于是,我常常鼓励这样的同学:“分享你的开心和美丽的笑容!”
有些学生的笑,很有魅力,那是一个男同学,我甚至要被这种笑容俘虏了。
还有个同学的笑,是前仰后合的那种。还有的同学,就像是有《西游记》电视剧里“巨灵神”的“呜——哈哈哈——”的气势。
我说要的是微笑,有些笑是大笑和中笑了,就不是微笑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在自己疲惫和情绪不好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可以让自己更加自信更好地梳理情绪,更加勤奋地学习上进。
默契相助
作为一个老教师,精力能力有限,常常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于是我非常注意培养小助手。
布置作业的助手,课前准备的助手,调试多媒体的助手,随时帮助同学自助的同学。
“布置什么作业呢?”李迎卿和张荣康在问我的意见,我思考着。“就背黄河的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吧,刚刚学了,没有复习巩固多少。”丁俊超一句话,让我确定下来布置作业的内容。
课件经常“停摆”,或者机器自身的毛病,也有我操作上的不熟悉。这个时候,丁俊超、贾天瑜或张成梁等,总是像大侠一样出现,解决几乎所有的课件展示问题。
还有布置要发放作业本了,没有等说出口,班长孙菁爽同学就说:“老师,把作业发下去吧!”
司浩元、孙靖涵等同学,虽然不会主动的表达,但是他们认真学习和负责的状态,我能感受得到。
王金宜等几个同学写得试卷分析,真没得说。从知识疏漏筛检到学习心理分析等,都比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