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28:教育的忧患,是教与学南辕北辙
(2020-11-13 13:54:0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28:教育的忧患,是教与学南辕北辙
教师的备课,应该关注教材体系中具体事例的典型作用,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和身心健康成长特点。
我们不忧患出现问题,忧患的是教与学南辕北辙。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要在充分唤醒和利用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的基础上。
下游忧患种种
看试卷中,遇到同学们回答黄河下游的忧患,答案不一:
有回答洪涝的,有回答河床升高的,有回答泥沙淤积的,有回答河口决堤的,有回答水污染的,有回答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的。
陈老师提出问题,我回答了,拿不准又去找正楼上在监场的孙翠苗老师。
然后,我与陈老师在QQ上用文字交流探讨这个问题,用了二十多分钟。我翻看了所有同学们的答案,进行了分析。考虑到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值得表扬,但是不够规范。
为什么呢?作为一条较大的河流,几乎每个河段都有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灾、水污染。这里要回答黄河下游的忧患,一定是它最突出的“地上河”。如果不用这个答案,用其他答案,就模糊了黄河下游忧患的个性特点。
我们在课本上看到了郑州地段,黄河河床高处地面十几米,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因为河道两侧都是城市或农田,一旦决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是巨大的。回答一个问题,实际就是培养一种忧患意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发展奠定一种思想理念基础。从小养成一种,正视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意识的能力!
考试,则是模仿一种最接近真实状况的地理情境,考察我们的正确看图了解相关信息,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后,我看到孙靖涵同学有个细节,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就是翻看课本,看上面相关的一系列信息进行在分析和判断。实际上,会学习的或考试的同学,都把考试中和考试后考试前融会贯通,保持一种问题意识,保持一种探究的热情和潜能,我们永远走在学得更好的路上!
临时的办法,见效快的办法,就是加固大堤。根本的措施,就是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我们知道的措施,有两个或三个了,就是植树种草、修筑梯田和挡土坝。以后我们还会更加系统仔细学习,现在先奠定一个基础。
引导激励种种
成绩出来了,可以说基本满意,但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担忧的:班干部的引导激励,需要加强。如何担当,如何更好担当是摆在教师和班干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考试卷改分,陈老师拿出了主导意见:打了对号,没有加分的可以改。打了错号,扣分不对的可以改。其他的,则一律不改了。不是老师不相信同学们,而是阅卷制度不能随便改动,这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也是对每个同学最基本的严格要求。
为了进一步更好引导激励学生成长,我写了《希望我们更快乐健康的成长》。诉说了各种自信自律文化支撑,从名人名言到具体榜样人物,从身边的小事细节到成长关键支撑——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陈老师印发答案的办法,的确让同学们订正试卷的正确率高了。另外,同学们在试卷出错处分析原因,也更加实在。杨孟正晨、王金宜和冯云等等几个同学的分析,有具体分析比如没有背过或不明白,也有相关问题的分析,对于河流山脉地形区识记不明确,对于河流的中下游划分和支流记忆不好等等,看出了认真用心和表达到位。
作为教师,下一步要引导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基础知识的背必不可少,但是与背相关的理解分析判断更应该成为核心内容。这给下一步的上课和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其他助教活动更好高质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