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27:希望我们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2020-11-13 11:01:1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27:希望我们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的家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给我们很多指导帮助,甚至组织相关活动,让我们行知合一。前行中,可能有艰难险阻中的登攀,但我们可以借此领略人生更美好的风光。前行中,可能有困难挫折甚至是迂回,只要我们的人生信仰精神明确坚定,我们一定会迎来风雨后的彩虹!
什么叫开心健康的成长?原来不知道的知识技能和艺术,现在学会了可以灵活应用了,叫好好学习了。原来与人沟通交流合作不顺利,现在学习后变得改善了一些,叫好好学习……
我五十五岁了,仍在学着新的知识文化,学着干家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学得也慢,但是我努力走在前行的路上!我给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点滴心得体会或感悟。
自信
首先一种文化的自信,佛陀孔子老子,都论述了达到这种自信的文化支撑,比如佛陀讲自性佛,每个人身心中都有佛性。孔子讲,与佛性相同的仁德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苟欲仁斯仁至矣”。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提到“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故几于道”,有人总结了水有七德——心善潇、政善治、事善能、与善仁、动善时、善利万物、不争。一位伟人说过“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表达了“诸恶勿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类似或相同的思想理念。还有我们的领路人说“我已无我,服务人民”,还有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还有可持续发展,携手共赢,和谐发展,都是努力朝向这种高尚境界的表达和践行。
自律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自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自律。保持一种好的心态努力学习上进助人为乐,是自律。
自律有学习锻炼劳动卫生其他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约束管理提升能力,从小处说是管住自己的嘴、手,如果能力强了,就管住自己的念头情绪言行。有些人说管不住怎么办?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自律的文化,比如君子坦荡荡,引导自己保持一种好的心态。君子固穷,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在逆境中的分发图强。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学习,作为榜样,自己就不感到孤独,像孔子说的那样“德不孤必有邻”!“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个管住自己的人,受到他人社会的尊敬,上苍也会更多对他有照顾眷顾。有人说,我努力管住自己了,但是没有得到好的回报,这是目光受局限所致,我们要相信“天道恒亲,唯与善人”,保定一种信念“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相信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行动创造美,用悲悯去感悟美。用自己好的念头言行经营自己品行,经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通往成功幸福,通往利益他人社会的康庄大道。
助人
学会帮助他人,这是每个人的一门必修课。青少年学生甚至成年人,受父母关爱多,回报父母的机会、意识和行为少,缺少助人意识和行为习惯。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努力从小事细节做起,从整理自己的衣物、被褥鞋袜、房间入手,从学着摘菜刷碗抹桌子入手,从学着做一道菜入手,从学着给父母搬个座位和倒一杯白开水入手,学会照顾父母的情绪、辛劳,学会读懂父母的悲悯情怀和无私奉献,这本身就是一项人生的基本功课。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孝道,这大概就是孝道的基本内容之一吧!再进一步,学习父母身上更多待人接物、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美德,弘扬父母身上的优点长处扬长避短,才是更好的孝文化!
如果对父母的感念之心不存在了,或者麻木了,那么我们在学习成长中,就会失去很好的精神文化动力,因为我们丧失了感恩之心和感谢之行,我的人生就会走很多弯路甚至落入一个难以更好前行的泥沼。“帮助他人,提升自己”,是一句公益广告语,更蕴含着更好成长的哲理,我们需要认真感悟践行,才能更好助力自身成长。有时我们要理解父母,父母有时不让我们做这做那,不是因为我们不应该做,而是父母可能没有时间精力培训我们,我们更要虚心学习才是。学着做事如此,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技能艺术也是如此。
心在哪里,人生就在哪里闪光。我们就让自己心,在自信自律助人的点点滴滴中,就让我们的人生在这些最美好的地方闪烁璀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