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321:努力做扎根的事业

(2020-11-11 14:43:15)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321:努力做扎根的事业

考前复习与试卷相似度高,读图题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就像是看了卷子以后给学生讲的。复习前,讲得都不好意思重复了。

客观上讲,那些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同学,也促使我使用这种办法:利用课件直观教学,遏制上课睡觉现象。因为不喜欢看图,或者翻阅课本不够及时的同学,就跟不上学习的步伐,导致听而不懂,学而不会,从而只有犯困选择消极的方式趴在桌子上。

我使用加减分,给这些同学亮黄牌或扣分同时,也给自己亮黄牌和扣分,努力反省自己备课上课的不足,在孙爱玉老师的帮助下,受陈雪老师启发,尽量做到课堂教学练短平快。当然这种形式上的短平快,不是备课和课程内涵的短平快,而是将地理理念思想意识和能力培养,寓于这种学生喜欢的短平快中。

中间,也有挫折和来自于外部的支持。这种挫折,不仅仅是时间上,还有自己指导思想的迷茫——比如只要学生愿意学勤奋学就会学好,这只适合精英学生,对于中游和学习薄弱同学则是一种甩锅。这种支持,来自于家庭同事和班主任们的支持,来自于教学助理(学生)的支持。有了较好的学习氛围,我继续钻研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让学生开心有意义的学习。情绪好了,教与学的热情和潜能更容易挖掘和提升!

相似度高的偶然性,并不值得高兴,因为投机性的教学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努力挖掘重点的复习,则是一种教学实力的放送,是促使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经之路,与仅仅应对考试不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教学策略。不故意拔高难点(比如有些省区名称简称和省会城市识记可以放到其他区域或专题学习中),也不忽略重点,而是让学生的热情和潜能有个梯级开发的过程,顺着台阶一步步的来。结果,识记难度大的问题,也因为难度被分解到不同的章节中,也就不再是难点,而是更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习热情和潜能!

通过这次备考,我明白了用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很多人都会说,难做的题是因为不会,会了也就不难了。关键,怎样实现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实际上,我一开始是走了弯路的,也就是希望学生一口吃个胖子——比如把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一股脑的背过默写过。其实,如果学生能够轻松拿下,自然无可厚非。面临多个学科作业应接不暇的同学,自然将其作为一个老大难对待,我也就逼近了教学的滑铁卢。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教学环节细节,一点点的调整我的思想理念,达到适合学生更好学习成长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付出很多,因为不是一次的滑铁卢,而是N次的滑铁卢。要走出这个误区,需要对自身有个整体的手术,不仅是外在的美容,还有身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翻修。我发现了这些看似不需要理解的识记中,蕴含着的读图分析理解训练机遇,于是我的看似识记的课,有了一个理解分析强化记忆的内核,我的课不仅是量变,实际上是一个质变。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愿意更加努力,常常是看不到这种微不足道的成长。这种微不足道的成长,就像是树在慢慢的扎根。这种根一般深深扎入脚下的土地,或者在岩石缝隙种,或者穿行在并不松软的泥土中。中午值班,我给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画了树下的根,表扬同学们:大家管住自己,好好的休息或者复习,不影响自己和他人更好调整自己备战下午的期中考,就像是绿树努力扎根一样。如果不扎实,根浮在土地的表层,根难以扎得更深更广,树就很难长高长大了。我们校园里,二十年前一起栽下的树苗,当时都一般大。二十年过去了,有些树长到了张开双臂抱不过来的程度,有些树则是一把攥粗细,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谁努力做根的事业,谁才会有人生的枝繁叶茂花开缤纷硕果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