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15:教学路上也有“红绿灯”
(2020-11-09 09:17:1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15:教学路上也有“红绿灯”
“下面检查昨天布置的作业,然后我们有个加减分。”
我的这句话只说了一半,“老师,我的作业忘家里了。”“老师,我昨天请假没有来,不知道有作业。”我的话被打断,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本来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遏制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的状态。没想到,却冒出两个拿不出作业的“常有理”来。
“老师说话的时候,注意听,不要打断!”
接下来,一个脸上多了不少委屈的褶子,另一个“我昨天没来不知道布置作业”变成了一种哭声,似乎老师才是冤枉他们的罪魁祸首。
我的好情绪和好思路,一下子被弄得一团糟,就像是高速路上,突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堵车一样。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不再生气而是亮出“黄牌警告”或之间扣分(“红牌”)!因为此刻,语言已经显得苍白,情绪的野马如同一辆失控的汽车,已经不按交通规则运行。道路堵塞不说,整个课堂教学情绪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其他不想发生的事情,会因为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给学生出示黄牌或红牌的时候,我也同时将类似的警示给了自己,我也紧急刹车或者处于一种等待状态。这种情况,就像是交通路上的车辆,等待绿灯出现,好继续处于一种教学活动的前行状态。
这种绿灯状态,就是同学们热情和潜能变得积极,有了正确的方法途径和学习习惯,于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了。
实际上,红灯黄灯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避免的。一者因为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原因,或者身体不舒服,或者心灵状态不好,或者工作生活压力大,或者与某个亲近的他人有些小别扭等等,任何一份方面的问题,都可能让教学活动处于这种暂停和等一等状态。这是一种自我调节适应的过程,也是一种被优秀文化融化的过程,可以说看似没有前行,却为更好前行提供了智慧和力量,更明确了正确前行的方向。
一次我提前走进教室,王迎旭同学整歪着身子,非常潇洒的与后面的同学神侃。我一去,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似的,立即打住,抽身在位上做好。我开始讲课前的一些需要准备的事情,他迅速举手:“老师,我去接水行吗?”是的,这个时候接水应该行啊!可是这个孩子并不等我把话说完,就像是我突然进来中断了他的神侃一样。我批评他“要懂礼貌和规矩,不要打断老师的讲话!”事后我在反思,我在课间时间走进教室,突然打断孩子们的玩耍,是不是也是缺少了对同学们起码的尊重——尊重他们游戏和玩乐的权利和规矩。
等我说完,王迎旭又举手:“老师,我接水行吗?”
“行!”我非常干脆,没有生气,其实同学们也没有和我生气啊!
同学们那么敬重自己,自己就应该把课备好上好,让课堂或其他教学活动,变成让同学们更加喜欢的样子。
教学路上,设置红绿灯文化,不是让教学处于一种经常停顿的状态,而是利于教学过程更有利的处置突发状况,用最小的代价——悲悯情怀和处置的智慧,保障教学互动的更好展开。经常欣赏助手们的辛勤付出,学习感悟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情怀格局,分享那些默默无闻刻苦钻研乐于助人的微故事,用这些星星闪光和相伴成长的点滴温暖,助力教学活动更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