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99:捕捉提升生命在场的教育状态
(2020-11-02 10:35:5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99:捕捉提升生命在场的教育状态
完整幸福的教育有个前提,就是生命在场。
生命或人生无法重来,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很多看似重来的,已经不是生命最初的感知状态了。
通过文字写作,让教育教学互动中曾经的一切在头脑中重现,是每个喜欢写作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这样写下来了,有对曾经的惊喜,又有对曾经的忏悔,生命在这种切磋琢磨中受到了一种历练。这种有了叙事参与的反思,就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朝向更高一个阶梯迈进。
好的教学成绩,学生种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呈现,都是教育生命的花和果实。教师每天从事的,却是根的事业,没有花开的绚烂,却有等待和陪伴的悲悯和智慧。没有硕果累累的喜悦,却有一次次耕耘播种除草灭虫的劳累和煎熬。拥有诗意和远方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做着多一努力一点点的登攀,汗水和坚守忍耐,便是对静待花开的最好阐释。耕耘如此,播种如此,培育呵护如此,面对杂草丛生荆棘满坡的原野也是如此。
在这个还有几天就立冬的上午,我一到校,认真写了五六个同学的成长日志,就开始捧读一本经典,一边压腿为我不争气肠胃输送新鲜气血。这个时候,窗外的一缕阳光照在身上分外舒服,已经没有了夏日里避之唯恐不及的感觉。就像是我捧读的这本经典,在八年前最初开始阅读的时候,就像是要被打针吃药一样排斥,好在我身心的各种危机状态让我坚持下来——因为这种阅读明显对我身心危机缓解有好处。
我最初的排斥,与我身心潜意识的渴求并不一致。这个时候,我突然感到:浮躁的自己和真正静下心的自己,感受到的“真实”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浮躁的自己,感受到的是一些浮躁的需求,也是瞬息万变的;只有真正静下心来的自己,才能读懂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写几位同学的成长日志,都是行知合一的,是科学和严谨的,是对生命成长个体的严格要求,也是对教育真实的最大敬畏。即使这样,我也不敢断定自己记录的,就是真实的生命成长状态——只是比较接近学生的成长状态而已。
在校园里,碰到一位好友,他站在正在施工的旱冰操场边上,认真看着工人有序的忙碌。见我走过,感慨地说:“施工程序是严谨的,比我们教案要求要明确具体细致多了!”“是啊,我们的教案具体要求比较粗疏。他们的施工对象是物,可以达到一种程序完美的极致;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无法像他们施工那么明确具体细致到条条框框一样的程序。”
我想自己表达的并不完整——“君子不器”,不是不在教案上切磋琢磨,而是实在没法用一种固定的形式或内容来要求和界定这一切。教师与学生生命成长状态的各异,每个具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瞬息万变,都在决定着不能用一种有严谨程序的器来支撑教育教学活动。不是没有这种严谨的器,而是这种器无法完全彻底地体现在一个文字版的教案上。这种器,是课堂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因为师生瞬间的生命心灵的碰撞摩擦,展现出属于每个人的多姿多彩和遗憾。其中蕴含的教育机智或智慧,常常无法预设也无法存储。正因为如此,我喜欢天天写预案,有空就写教学札记,努力用有限的精力去捕捉这种师生生命在场的美好和遗憾,为了扬长避短,为了当下或将来的更加完整美好的教育人生!
生命在场的高质量的教育,不是仅仅有教师的精讲点拨就够了,而是需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达到课堂或课堂生成的完美。我的课堂上,有课前准备助手,有作业布置助手,他们就像是老师甚至超越老师发挥作用。时间精力充沛时候多布置,时间精力不足时少布置或不布置,明确具体便于学生复习预习和检测。
一堂课与师生的阅历学养有关,与师生课堂互动状态有关。钉钉网课,正在告诉人们:教案就是一组幻灯片和视频等的综合体。
用文字记录写作教育教学历程,不仅是更好的感知生命在场的教育,也是为了保证教育教学中有更好的生命在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