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96:不一样的聊书与践行
(2020-10-31 21:54:2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96:不一样的聊书与践行
2020年10月31日晚7:30——8:30,叙事者聊书栏目,有安徽的董艳老师聊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老师著)。
董艳老师以她不一样的解读和践行,给我做出了学习的好榜样。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我在努力前行的困惑中多了一份警觉,多了一份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不一样的细致
听董艳老师聊读书,一开始并不喜欢董老师的风格——细密,慢节奏。我习惯了做减法,董艳老师把我忽略的一些细节都一一认真对待,并做到一种极致。
坚持每天读写中,却开始把董艳老师作为榜样之一。一段时间,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到董老师的博客里去看。董老师每天都更新博客,或者有自己和学生的新诗发表,或者是篇幅比较长的博文更新。耐心读下去,读到一种不一样的教育情怀和境界,慢慢地我开始学着发现身边更多的真善美,发现自己身心中需要完善提升的内容。
“不读不食,不写不眠”,董老师的这句左右铭,我常常也用来激励自己。不管读还是写,必须有点狠劲,不然很难深入很难真正有所收获——这种狠劲,就是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我读懂了董老师的细腻——就是在每天多努力一点点中,逐渐让自己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艺术丰硕厚重起来。我惭愧自己的敷衍和鄙陋,惭愧自己心中太多的杂质和不纯粹。于是,我开始学着董老师的精神雕琢自己,在课上、生活中和学习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我也坚持了每天学写教育叙事近五年了,董老师的细致,就是在每天多努力一点点上。一般的人,正像是曾经的我一样,忽略了这些几乎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在嫌恶细密中失去了一个“微调”的成长机会。
不一样的格调
董老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少些规矩也可成方圆,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等等。
在阅读的时候,我是有些纠结的。努力做一个好老师还来不及,怎么要不要太像老师呢?努力把每节课都打造成一堂精品课还求之不得,怎么让上课不要太像上课呢?努力制定一些规矩,学生还养不成良好习惯,如果规矩少了,又如何保证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呢?
听着董老师的解读,我豁然开朗:于老师是对学生少些达不到的规矩,对自己定出了更加严格和苛刻的规矩。就像是一个善于写文章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长处,并努力再扬长避短中让学生更好成长。如果自己不喜欢写作文,却常常指出学生作文的种种不如意,给学生加上这样那样的写作规矩,学生反而不会写作文了。同样的不将课上得太像上课,不让自己太像老师,就是站在学生更好成长的角度去一边揣摩一边前行。
我想到了自己的上课和做老师,起初不知道怎样把课上成好课,不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老师,后来总结了一些经验:知道怎样的课是好课,怎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有了这些经验之后,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在教育教学中,继续坚持向学生学习,像刚参加工作那样努力上好每节课,努力从学生更好成长中学做好老师!
好规矩也可成方圆,就是多学生多一些包容,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才艺,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品行。因为自己的身体力行,学生学有榜样;因为包容,学生有了一个积极主动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