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284:关于中国气候的课程

(2020-10-27 16:46:45)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284: 关于中国气候的课程

首先提问:淄博的气候类型以及特点?让学生关注生活本身,结合生活经历和体验更好学地理。继而提问武汉、乌鲁木齐、拉萨等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是不是一种演绎,我觉得这是一种教学的正向转移,也是绘画手法中的渲染。学习是一种艰辛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这样的头脑风暴,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实现一种同类问题的学习突破。

其次看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几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把前面的问题,照应到图上,目的是做到用图学地理。前面不看图提问,是无图背图,这次是进一步落实——背图后,在看图,原来的图内容变得丰富了。用图联系联想,促进了更好地看图学习。

秦岭的位置和意义,同学们觉得陌生,这是我想不到的。我先是提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以南东西走向的山脉等。这个时候,我有一种带着同学们攻占一个高地,眼看要到了与敌人较量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带着的学生没有带必要的武器。

先是比划着确定了秦岭的位置,接下来说出它的一系列地理意义:

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

2、         旱地水田分界线。

3、         水稻小麦分界线。

4、         半湿润和湿润区分界线。

5、         苹果和柑橘分界线。

6、         八百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7、         1月零度等温线。

8、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9、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0、    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11、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在课堂上,总结的没有这么全。给下一个班7.6班上课,就先让学生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明确了秦岭和淮河的位置,然后提问,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些地理意义。)

在课堂上总结这些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看图思考。看到秦岭想到诸如此类的地理意义,也就是把相关的内容复习了一遍。实际上,这些地理元素之间,都有着相互关联。学生在想或看书回答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很好的读图分析判断表述练习。

接下来做题中,比较顺利,就是没有完成备课的全部内容,本来就是多备了些。比较有障碍或难度的问题,就是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判断哪个地方的纬度最低。是根据夏季气温高低判断,还是根据冬季气温高低判断。起初,学生走了弯路:根据夏季气温高低判断,谁的气温高,谁的纬度低。显然,这是一个误区,我评判说: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是无法判断谁的纬度更低的。建议同学们看冬季谁的气温最低,比如我们这里,冬季旅游的人为什么喜欢到海南岛呢?”“因为那里纬度低,气温高!”“对啊!看谁的纬度低,就看谁的冬季气温低是不是就可以啊!同学们很快找到了答案。现在是老师陪着同学们思考,以后逐渐的是同学们自己去找规律分析判断。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带来的灾害是什么?同学们笑话答案是地震,想到的灾害首先是洪涝。旱灾是不是季风不规律造成的?”“是!我与学生一起总结,“答案是水旱灾害或洪涝干旱灾害。”最难的问题,是看降水柱状图和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降水量是否都集中在78月份,分析两地的降水量是否都在800毫米以上,分析两地是否都是季节变化不大。这三题,都很有分量。学生觉得难,也就不足为奇。最后一个读图题,卡壳在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好处回答了,老师又加了一个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害处是什么?学生一时间思路转不过弯来,想不到前面做题中的季风气候产生洪涝灾害,也是对农业生产的害处之一。

 一节好课,不是学生在课堂上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而是师生,都在课堂上发现了各自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和开始付诸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