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68:解读教材《第三节河流》(待续)
(2020-10-19 17:11:0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68:解读教材《第三节河流》
教了多年的教材,突然想起用叙事的方式解读,大概是热情潜能不济借用文字的灵性吧。不过,借用文字的力量,借用叙事的力量,则是一定的。
“以外流河为主”,告诉我们什么?
河流的作用:冲击平原的形成,动植物的栖息地,灌溉、养殖、航运和发电、旅游等等。这在以后要分析到,之前也有过类似的分析,比如人类的聚居地那一部分内容,就是一般选择有河流的地方,或者选择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几个基本概念: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等,还有水文特征(水量、水位、流量、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这些基本的概念,最好结合具体的河流来分析,比如汛期实际上就是比平时低水位高出许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的时期。不同河流,汛期的水量高低不同。长江等,在枯水期水量要比黄河、松花江的汛期水量要大。外流区与季风区,内流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要引导学生注意一下。通过两张图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枯水期与汛期的不同,防汛不仅是人民财产而且关于人身安全。
阅读材料中的京杭运河,实际上把六个省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又复习了一遍,同时将主要的几条外流河也巩固了一下印象。知道通航河段省区,知道这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中的流经地区。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学会从整体上阅读分析一条河流,源头、入海口、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结冰期等,还有上中下游的划分。
水能宝库:看剖面图分析,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这是复习。同时知道,它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也是开发不够充分的河流。
黄金水道:四季通航起止点,长江干支流形成的水运网,占全国航运总里程的三分之二。
治理:上游川江为例,滩多流急,因为那里是上游流经山地,落差大水流急。荆江,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因为那里是中游,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灾。退田还湖。
课本活动题,很好得起到了温故知新作用:填写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提高整体治理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