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256:悲悯情怀与阿Q精神

(2020-10-14 16:52:25)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256:悲悯情怀与阿Q精神

悲悯情怀与阿Q精神,这是我经常琢磨的两个不同的视角,是审视我自己的。

自己年龄大了,年轻时管理方面也不是雷厉风行甚至是显得有些窝囊的。面对学生管不住自己,面对学生身上的小随便和小缺陷,生气不行而且教师素养也不允许。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与学生商量着确立一种师生互助的共识,我穷究读过的教育名著,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们,在他们的论述中,都躲不过这样的字眼,就是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每个学生的心智成长都不一样,一律要求,对于心智成熟的同学同样也不公平。如果让心智成熟的同学,当一些教师助教的角色,则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更适合于因材施教的原则。近三五年来学写学生成长故事,发现那些勇于担责善于担责的同学,他们不仅没有影响文化课和其他能力的培养,而且被挖掘出一种更大的热情和潜能。于是,我坚信了自己的理念,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我们要因材施教,分出一个ABCD等的不同等级学会区别对待,对于学生的品行,除了危及功德的内容,不是更应该根据学生心智的不同区别对待吗?给心智成熟的慢的同学,提过高的要求,学生达不到难受教师也纠结,确立一种立足实际的品行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就是教师的悲悯。这种悲悯,需要教师盯紧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和成长环境,就像是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有身体方面的,有行为习惯和智力技能方面的。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工程,学写教育教学叙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承担了一部分这样的责任。如果想要更加丰富全面立体的资料,需要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我的做法,看上去挺有些阿Q精神的,就是对于难管理的学生,我都拉到了自己一边,让他帮着自己。难管理,如果从佛文化的系统而言,是自己的业障所在。我这样做,看他们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是我把他们拉到自己一边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努力贴近他们的成长实际。如果我在这个方面敷衍了,那么就是自欺欺人阿Q精神。我努力的关注了近五年来与我有缘的类似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他们成长中的相关信息。我坚信了自己坚持的正确,我相信有与我具有同样心境和情怀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同事等,参与这种系统工程,就是与这些所谓难管理的学生站到一起,从事着一种相互引导激励的教学相长工程。妻说我是阿Q精神,同事与好友也说我是阿Q精神,我不得不做一番自我警醒和扪心自问。我承认自己身上不乏阿Q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衍生则是自欺欺人。我希望的是拥有悲悯情怀,就是彻底的自我拯救和助人为乐。前一段时间,我希望持居士菩萨戒帮我完成这种彻底的转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也感觉到自己所谓的悲悯的不彻底。这是妻子和同事好友这样评价我的根由所在,既然已经有意识觉醒,我就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对错。

我在中国历史上,也看到慈悲不彻底的人,一个是宋国的一代国君,当敌人过河要攻打自己的时候,本来可以在敌人到中流时发动冲击,捍卫国家有效的杀伤敌人,但是他遵循着不重伤不伤二毛的仁慈,等敌人过河发起攻击自己才迎战,最终成了阶下囚。在战场上,只有胜利者才配拥有悲悯这种赞誉。一个战败国的国君,只能被称自己的这种行为为愚昧。另一个便是梁朝的皇帝梁武帝,他一生度僧造寺无数,达摩祖师讲他无功德心中不悦且不服。最终并没有治理好国家,被反叛者囚禁多日最终饿死。梁武帝的结局,不能说是悲悯,同样也是愚昧。另外,当一个人在治理家庭和国家中,真正有所作为,让天下人信服,他们的相应的行为,才被人称为时悲悯。比如某个总统,家中被盗,好友安慰他,他反而安慰好友:偷盗者不是我,我丢失的是钱财不是生命受到威胁……如此等等,我们感受到他胸怀的博大。因为对于一国总统而言,他的确有资格这样说。如果是家庭拮据的普通人家,这样说未免让人说是阿Q精神了。

真空妙有,缘起性空。我还是六根不净的人,不然不会纠结于此。妻与同事好友说我阿Q精神其实一点都不冤,只有不管亲朋好友或陌生人等说什么,都努力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的时候,自己真的应该自信努力前行且引以为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