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45:关注一种最美所在
(2020-10-12 09:28:2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45:关注一种最美所在
世界上的真善美有无数种类,没有比自己和学生更好成长更加真善美了。教师要关注教育人生的真善美,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自己和学生成长过程。
要了解自己和学生,就必须千方百计,很像于永正老师形容的那样,就像一只猎狗: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
关系更重要
“老师,你认识赵宏鸣吗?”
“认识。那是我儿子啊!”
“老师,你想着陈晨吗?”
“我觉得这个名字很熟!”
“那是我大舅。”
“陈晨和赵宏鸣是同学啊!”
“某某某,你教过吗?”
“我记不得,可能没有教过吧。”
“我以前不注意记学生的姓名,我刚参加工作那时候,十八岁多一点不到十九岁,那时教初二,学生就是比我小五六岁,现在他们都五十岁了。”我这样说的时候,不觉得有些感慨。
“陈雪老师也是你学生吧?”
“不是的,我现在要向陈老师学习,她知识比我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比我灵活有效,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我也要向你们学习,明白学生成长规律,更好做好你们成长的帮手——起到引导激励作用!”
我想到自己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走过的挫折,时光可以流逝,但是一个人做过的一切都会留下印记。不仅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在其他相关人员的成长历程中。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良好的教育作为助力自身和他人成长的重要外力,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人和家长都应该慎之又慎精心雕琢。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感受到他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并能更好的前行或成长。错误或失误可以引以为戒,更好的前行服务自己和他人社会才是硬道理!
重在警觉
一个人的前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要不出错很难,能够少出错就很好了。关键是自己出错的时候,能够及时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不就措施。很多时候,感觉得到,却不能及时止错和纠错,这是一种教育的悲哀也是成长的悲哀。
刚接过这两个教学班,我常常有种老虎啃天的妄想——迅速达成师生的默契和谐,迅速找到教学相长双赢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我利用导学案,让学生集中精力,通过点点滴滴的及时鼓励,让学生努力扬帆远航。
我能感受到这种急迫——填平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缺陷,努力提升现有的热情和潜能。
为什么这样急功近利呢?因为我觉得这些内容简单:只要反复看理解识记就会,却没有清醒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学习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有限,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化积淀有限。我想象的让学生提升自己教育管理能力的方式方法也没有推行下去——让学生看书写读后感,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自学有机结合起来。这种难以推行,与学生没有形成习惯,和现在各个学科都在以自己富有特色的方式,引导激励学生激发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潜能,所剩下来的时间实在有限。
我忘记了,备考复习时曾告诫学生的“处处是坑(或陷阱)”。一者因为看得过于简单所以没有掌握好;再者因为有畏难情绪,止步不前;还有做题多了,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学而不思则罔;做题过少,就是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学生问题,反应在教师身上,就是不能因材施教造成的。
因此师生最好的关系,就是达成某种默契:每个同学找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在理解识记方面的,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落实好。
张文子棋的成绩不好,大概就是大意了。彭奥翔、高续慧博、曹紫轩等几位同学成绩不理想,还是没有找到学习地理的更好的鄂途径方法。这些同学,有必要教师妥善与之交流,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迎头赶上。
其实,我教的学生也不是最高分。比如王麟阁97分,孙菁爽等96分,那都是他们会学用心去学的缘故。我与考的不理想的同学同行,向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学习,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