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242:管窥《同步》助力“21遍”

(2020-10-10 08:47:2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242:管窥《同步》助力“21

一个好习惯形成,需要21遍正确的练习才能达成。在知识技能和习惯养成普遍存在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同这种理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如何达成这种“21呢?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就以《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一部分为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管窥:

1、首先,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看图看书得出相关的分析结论。学生通过看、听、思考、记忆等,完成第一遍基础性的学习。

2、学生在听的同时,想一些为什么?与前边半球和温度带经纬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又是一种学习。

3、学生根据理解记忆,书写一下判定结论,这是一种巩固性的练习。

4、完成《同步练习册》中基础新知初探的看图填空,这又是一次训练。

5-8、完成《同步练习册》知识运用例析中的探究一中的两个选择题,又是两次带有拓展意义的训练。将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农业生产和海上运输贸易等结合起来,而且学会从有利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二中有两个选择题,引用歌词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让学生说出最东端和最西端的位置。从邻国临海角度,进一步明确巩固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就像是熟悉一个同学,知道他的好朋友是谁,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一样。

9-16、课堂即时达标中,巩固部分有选择题:直截了当的问属于什么半球;判断地理位置表述是否正确,从温度带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说出某个地理事物,说出它位于中国的哪个端点;综合分析判断性的选择题。

17-32、课时作业提升中,又有16次相关单项和综合性有图无图综合性训练。

33-39、在《章末综合测评(一)》中,有六个相应的训练题。如果仔细分析,就有了雷同现象。

40-42、如果加上老师的提问、月考卷、教师复述性重点回顾,那么就达到了42遍以上。

鉴于目前教师授课特点和复习资料的特点,应该精选习题。鼓励无法集中精力的同学,学会跟练。课堂教学,不可能适合每个同学的学习速度,所以稍微慢一点的,可以跳跃性的做题,达到做一个会一个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事先精选习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个自主选择的余地——对于学习效率相对不高的同学,对于良好和优秀以上的同学,可以找准努力的方向,主动多做。很多学习能力或理解记忆能力,实在反复训练中完善提升的。特别是地理学科,如果你真正学进去,就会发现与与大自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关,这个时候你就不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和没有兴趣了。

目前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重复性的作业布置得多。实际上对于学得进去的同学,重复是一种高水平的训练。达芬奇作为一个著名的画家,一开始学习绘画,就是画一千个鸡蛋,画出它们的不同特色。福楼拜教他的弟子莫泊桑学小说描写基本功,就是站在城门口看人来人往的行人,练到一种程度——通过三言五语将路过的人描述出来,让别人通过你的描述找到这个人。

作为初二的同学,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述都不是很强,想象联想能力也因为阅读面限制收到桎梏,所以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但是要注意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减少做题数量。因为全做,包括一些不必要的重复。精选习题,适当的精讲点拨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一项基本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