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00:不出成绩的原因
(2020-09-15 09:51:1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00:不出成绩的原因
“赵老师,某某是我儿子,你对他‘狠’一点!”
我了解班主任,这个学生在班里前六,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写作业也认真,就是字写得有些不规矩,学过书法,却没有改进。
“某某某,挺聪明就是不愿意下力,老师想着找巧!”这是明显不用功的。
不勤快的原因
不勤快,一般人称之为懒。我仔细琢磨这个字,发现一个规律,即不勤快的人都是心中有所依赖的。
不勤快,有某个方面不勤快,有综合性相关联的不勤快。有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不勤快,但是劳动或动手能力勤快,体育训练勤快,艺术修养勤快,这种同学,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长带短。继续创造条件,让他在某个方面做得更好,从而影响带动不勤快的方面勤快起来。这种情况,也是有所依赖,即依赖自身的某种长项。需要帮助他认清到,自己所依赖的长项,如果不够勤奋的话,也会变成短板。比如,很多人记忆力很好,却不下功夫。理解能力强,却不再注重学习思考灵活应用。
还有一种不勤快,是综合性的。比如吃饭穿衣做家务学习锻炼劳动卫生,都相对懒散。这种同学,自身诉求低或者滞后,家长或老师同学,在可以替代的情况下,就伸伸手把他需要独立完成的那一份做了。这种同学,发现这个规律之后,自然有了依赖心理。不管在家里学校或者其他工作场合等,都会有相应的类似表现。这种人,我们常常说他缺乏主人翁精神,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习惯。父母在培养子女,老师在引导激励同学的时候,常常因为忙或者赶进度,让自己或他人为这样的同学代劳,长久以往,让这些学生不仅形成一种生活学习中的依赖性,而且思想意志力和精神品质相对都处于一种低迷状态。
综上所述,不出成绩的原因,或者是其中的一种或者是以上两种的综合。要想从根本上有所改观,出了教师家长或其他有意识引导培养之外,需要有类似情况的同学拥有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又可以称为个性化人文精神优化。
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要从根本上找原因,要从行为习惯培养上找原因。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细节。
推荐几篇文章(或著作),可以阅读学习欣赏,希望有所裨益:
《弟子规》,从日常生活与人交往等习惯上,注重细节,提高自己自我审视反省能力。坐立行走说话做事与人交往等方面,严格按照弟子规要求的去做。《弟子规》不难懂,关键是做。要做好,要积极去做努力精进,是和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其内涵意义分不开的。所有我提倡大家听有关《论语》《道德经》的讲座,从中参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提高学习修养践行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果以上文化修养有了一定基础,可以看《十善业道经》。如听进去了,有助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善,去除私心杂念分别执着妄想,那个时候容易觉悟了,虽然还会有执迷还会有退转,可以继续借助经典文化的力量推进自己前行。
如果学生非常爱学习爱劳动懂得感恩,那么就在保持这种状态,一定有一个不错的成绩;如果学生有学习上有无法突破的瓶颈或惰性,借助传统优秀经典文化诵读理解践行,去完善提升自身的个性化精神文化,大概是一种不二选择。这种学习,就像是有人字写得不好,就找一些非常优秀的字帖来临摹,就去找一些解读这些优秀字体的书籍帮助自己感悟这些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