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94:用读写与叙事,拒肤浅闯新路
(2020-09-12 23:25:3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194:用读写与叙事,拒肤浅闯新路
通过叙事者群,我有了全国各地的读写好友,但我更希望自己的学生一起与我在阅读中前行!教书育人,师生共读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途径。
有读后感相伴的阅读更深入,有叙事相伴的前行更深刻理性!
阅读的兴趣
“如果你们喜欢看书,趁初二有时间,尽量多看些!顺便带动其他同学,形成一种习惯读书用书的氛围!”这是我对孙菁爽和仇玉茹讲的话。
“老师,我们现在可以借书吗?”孙菁爽和仇玉茹在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来问。
“你们有时间吗?”
“作业都完成了!”
“好吧!”我告诉她们如何借书还书登记,需要记住书是从哪里拿的,尽量还回原来的地方。
第一次,孙菁爽就借了两本,大概是周末借的,周一或周二就还回来了,又借了两本。
这些书,一看书名就很好,我觉得同学们读书品味不错。
“老师,我们可以借书吗?”孙跃启和陈在成来了。
“可以啊!”两个男同学喜欢读书,让我欢喜。
加码写作课
作为兼职图书管理员,又是一名喜欢读写的教师,我建立的一个阅读档案盒,专门收集优秀读者的读后感。有学习优秀同学的,有产生厌学同学的。
其实,我最厌恶写作的。记得小学和初中师范时期,我的作文课味同爵蜡。
我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善于用笔与自己交流,几乎等同于现在的自闭。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纠结,让我不得不找一个安放灵魂的所在。我开始尝试着用写心情写人事写所见所想的办法,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
一写就是四年,大概写了有三四十万字吧。
这种写作,让我在成人高考中受益。原来怵头的作文,迎刃而解,写作成了我的强项。后来教语文,我在作文教学中如鱼得水,可以说有一段时间,我的学生作文是最好的,因为我一直坚持写下水文。
这种写作,后来拓展到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宣传员,很多简讯和其他教育教学类豆腐块稿件出自我之手。
我在学校写作小有名气之后,开始像一些教育作者或者大作家看齐,我发现自己读书积淀的不足,发现自己文化知识结构的不足。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最有意义价值的阅读,往往都是需要坚韧不拔的勇气的,当然这种阅读给人带来的精神文化力量也是坚韧不拔的。
我的读后感,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最明显的一年,就是2018年,我有两篇读后感类文章发表在教育部主管报纸《教育文摘周报》上,一篇是关于教育名著阅读的,一篇是浅析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当然,还有一篇重要的读后感,是2008年发表在《山东教育》上的《守候文字的幸福》。
作为从文字中受益的我,也尽量引导学生走上读写之路。我在2003-2004年,教初二语文,引导学生抄读,每个同学一年的读书札记大概有一万字以上。每个同学的写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那一年光学生领到的稿费单就有六张。
从事地理教学,我还是不忘读写。每次月考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写考试分析。通过学生写得考试分析,我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找自己劳动纪律卫生艺体等方面的优点,找出可以改掉的不足,针对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写出自己目前怎么办,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分享自信自律助人微故事,成了我和同学们教学相长的加油站。
回顾种种,我想自己欠缺的,是让学生自己读好书,自己从好书中获得感悟体验并不断完善提升自己,不必从我这个“二传手”那里去借鉴,我知道自己的表达转述能力有限,我希望更多同学参与到读原著明原理重践行促提升的读写思做活动中来。
大量鲜活的事例,证明读写思做结合的重要性和活力!我期待着,在这一届学生身上有个量和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