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91:远离争执,反求诸己
(2020-09-11 09:07:2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191:远离争执,反求诸己
我从小有个毛病,就是比较细心较真,有时这种细心常常用错了地方,比如盯着对方的缺点。
不盯着别人的缺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充满感念让自己品行更加高尚的所在。道理人人都懂,但要真正实践却是需要非常强大的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
世界上不是缺少这种自我反省的镜子,而是缺少发现这种自我反省镜子的眼睛。
一次,
“大弟(妻大弟)帮给咱娘(我的岳母)端去做的鲜鱼汤!”妻子说这话的时候,明显非常喜悦的心情。
“非常好!”我也高兴。以前经常听妻提起,大弟常常等母亲做好了饭菜去吃,很少为母亲做饭菜。母亲毕竟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我们渴望大弟能给予母亲更多关心和呵护。
“虚伪!”妻突然娇嗔。
“是的!虚伪。”我完全跟得上妻的节奏。《地藏经》讲起心动念皆是妄,我研究过佛文化的心性理学,妻子这样说我一点都不冤。大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我洞若观火,怎么就说“非常好“呢?他的随时可能对母亲发脾气、经常找母亲毛病,能是非常好吗?非常好的,只是眼下做了好吃的想到自己的母亲而已。
“知道虚伪,为什么还说?”
“原来是真诚的称赞!你说了后,我发觉自己也有些虚伪。是你提醒的好,谢谢你的帮助!”
争吵大声说话,不管在不在理,常常都是心中的无名火动了欲望燃烧起来了。
有这样一桩公案:慧能法师早年(正式弘法之前)曾经到过一个寺庙,见到两个小和尚看着旗子在动,其中一个人说:“旗动了!”另一个说:“不是旗动,而是风动了!”两个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旁边赶来评理的,也觉得各有各的理,一时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慧能见两人争执不下,让清净的寺庙显得有些骚乱,于是上前说道:“不是旗动,不是风动,而是仁者心动!”在场僧众,为慧能的话语和修为叹服!
对这桩佛文化中的公案,我似懂非懂:慧能的话语,也是从一个角度而言的,为什么这场争执就平息了呢?
知道多年以后,读到了《楞严经》,在其中琢磨诵读了佛陀七问阿难“心在哪里?”明白“缘起性空,真空妙有”,才知道两位小和尚都错了,都动了妄念。慧能法师,只是给他们指出修行上的错误而已,而且在指出错误的时候,对他们的修养做了充分的肯定。“仁者”,这种称谓是传统文化中对人最尊重的称呼。“心动”,是帮他们找到修行中走了弯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慧能已经成为他们的修行导师,如果这两位小和尚不是糊涂得彻底,肯定会感念慧能的教诲的!
有的结婚仪式上,司仪引导新郎向新婚妻子做出爱的承诺三句话。1、妻子永远是对的。2、如果妻子错了,那是我错了,妻子还是对的。3、如果我认为妻子错了我对了,那肯定是我错了!
结婚仪式上,新郎的保证是一个结果,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有决心肯定是不够的,需要悲悯情怀和相应的智慧。这种悲悯情怀,来自于对他人的关爱的历练,最终升华到妻子身上,成为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智慧,来源于反求诸己的文化,在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个问题和困难面前,都能会从自身找原因,从而让苦难成为自己的老师。具体怎么操作呢?《地藏经》从如何发愿、历练的内容、历练的方式途径等,以地藏王菩萨为榜样,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可以给人启迪让人效仿促人奋进!诵读《地藏经》等经典,常常给人以愿力宏深智慧如海的感觉,大概就是经典文化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