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190:三段话,助力提升学的境界
笔者喜欢诵读经典,经常给学生分享“自信自律助人”微故事。
如果同学们能够感兴趣诵读感悟践行经典,一定会收获更美好的人生。
中国优秀经典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哪些更容易提纲挈领呢?
笔者筛选出这样三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心善潇,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古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了凡四训》)
《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论语》)
这三段话,可以融入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引导我们拥有坚定的人生信仰,可以用来检测自己学习的境界和现状。
我们平常助人为乐,帮助成就他人的举手之劳积极参与,这是善事。还需要一种朝向没好人生的文化支撑,正如“上善若水……”。其正道直行(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的具体内涵,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文化支撑。这种支撑,来源于内心澄澈的修养,这是一种放空自己的修养,也是一种虚怀若谷的修养;来源于人与人关系的修养,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着眼于仁德境界,而不是停留于名闻利养等器的层面;来源于言出必行的信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诚信是人自立于社会和人生的根本;来源于自身心中的各种情绪念头言行中的驱邪扶正;来源于能做事做好事和会好好做事;来源于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学习成长完善提升的契机。
道理谁都懂,就是做不到,下不了决心,不能支持以恒的落实。笔者也曾经很长时间为此苦痛,我也常犯这样的错误,不坚定不坚持。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那是因为笔者从来没有认真经营自己的人生,也就是羡慕他人优秀成功和得到的名闻利养,却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不能怎么做。因为我还没有自己一丝一毫的善念善行或者不善,都与自己的人品和成就息息相关。成就自己的美好,需要千方百计;让自己出现问题,则只是几个看似刹那间的念头和言行上的失误即可。
熟读背诵领会经典,就是让自己不管躺着坐着站着走着或者干着什么,都尽量保持一种心境情绪念头言行朝向美好的状态。每个人不可能不犯错不失误,需要我们有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真正的孝道也是真正的尊师重教!
有这种好的文化修养的人,小困难小挫折便是成长的小阶梯,大挫折大苦难就是成长的大阶梯。如果自己一帆风顺,你会让自己心静如水,更好促进自身完善提升。我想,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者,必有先苦后乐的自信,必有先苦后乐的抉择,不问收获只问耕耘自信!
熟读并背诵经典吧,从十来个字开始,进而百十来个字……从坚持一天开始,到坚持一周,到坚持一月,到坚持一年……从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做起,从小事细节勇于担当做起。坚持做好这些小事简单的事,实际上就是在坚守一种朝向善良美好的人生精神信仰。呵护这些小事细节的尽善尽美,就是呵护自己和孩子、学生的未来和美好的明天。
有了这种文化修养和自觉,就学会了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从相互交往中,在交往中明白真善美假丑恶,践行学人优点长处的习惯,践行相互引导激励的习惯,践行诚信、尽心竭力的习惯。到了这种境界,一个人可以更好的成长,成就得不仅是自己的学业,也成就了自己的家,更成就了国,这样的人多了世界的明天和人生的未来,变得更加值得期待!笔者以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讲的——“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