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184:由一次教学突围想到的
讲《中国的行政区》部分,曾经是我的痛。
简单得,就是记住就行,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城市。简单中,却又夹杂着复杂。这些知识点累积起来,大概有一百来个。
学习需要热情和潜能,作为动力和智慧支撑。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此处教学,考验着教师的技巧和智慧。
曾经的尝试
我曾经编过顺口溜,比如黄河干流沿线的,长江干流沿线的。也只是解决部分问题,大概占全部知识点的五分之一,却耗费了师生几乎大半的热情和潜能。
我采用过故事形象记忆法,比如“土”字记忆法,可以识记八个省级行政区;“四川胖子”记忆法,可以解决八个省区;少数名族自治区记忆法,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多识记四个。这二十个,同样是解决了百分二十的内容,耗费了百分之五六十的热情和潜能。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师生的热情和潜能,在一再被利用和挖掘后,便会进入相对休眠状态。
我曾经采用过热情浸润法:我跪坐着唱《我的中国心》,希望借用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挖掘学习潜力。事实证明,有效但收效甚微。
这是一个本册内容知识点比较集中的密集知识地带,我曾经产生一种发憷的心理:就想绕道走。
无意中成功
进入这册书的教学,我就想着一些办法,比如每天一个问题法,比如学案导学理解学生法,比如向同事请教学习提高情商法,比如怀念重用描图法,比如歌曲模拟法。
名称好记,轮廓形状定位更难。
面对这项教学任务,作为教师的我,就像是撮合一对没有感情的年轻男女在一起谈恋爱:学习者觉得应付别扭,教师就像是老虎啃天用不上劲。
作为教师,并不是对内容本身产生倦怠,而是对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内容进行实施,总是找不到激发引导激励学生的契合点。
我从网上搜了一些轮廓图形象记忆法的内容,给了刚改行教地理的年轻同事。年轻同事说着感谢的话,激发我继续搜索相关内容,一共找出了三种记忆方法。最后,被一种故事形象记忆法深深吸引住了。凭着我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喜欢小动物的初二学生,一定会被这种形象记忆着迷。凭着这种迷劲,那么识记这些内容就不再话下了。
起初,就是觉得把每个省级行政区轮廓,想象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动植物等。我在借鉴这种内容的时候,开始将相关的引导激励用语抄下来。我的办公室网络不好,还专门到走廊蹭网抄这种具有情节故事的形象记忆法。
作者,不仅引入了生动有趣的讲故事法、旅游法,还大胆了添加了一些知识点,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多了五分之一的知识点。
新的有趣的知识点多了,不仅没有增加学生负担,反而成了更好学习的动力——因为这些新知识点的前后关联和接地气的意义。
事实证明,教学中遇到困难问题,一般的解决思路就是降低难度。实际上,越是降低难度,越是变得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反而更加难以挖掘。在更有趣和更有意义方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也许是另外一种解决途径。常规思维山穷水尽处,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却能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