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082:《儿童的人格教育》摘录随笔(第五章)
(第五章如何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第五章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第81页,“任何残忍的行径都离不开暗藏的软弱。”
最早感受到这种软弱,是看一块战争片,看敌我双方相互拼刺刀,自己腿发抖不说还闭了眼不看。
以后怕被人笑话胆小,也也学着周围人的样子,大胆看下去,以为看多了也就不害怕了。后来才知道,这种锻炼胆量的办法,实际上与培养勇敢精神无益,反而变得色厉内荏了。
知道读了《楞严经》和《地藏经》以及诵读着《大悲咒》,心中陡然生发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我能感觉到,这种大无畏与以前装出来的不一样,是发自心灵深处和骨子里的,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勇气不仅可以感动自己,也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慑力。
以前诵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感觉那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未必是真的。后来读历史,看古今中外的典籍,知道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就是人类文明的脊梁和坐标。这种大无畏和大智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可以培养的一种优秀品质。
有了这样一种发现和觉悟,我每天都努力行走在做更优秀自己的路上。虽然有登攀的艰难险阻,但是我得到了领略更美好人生的丰厚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善待自己和他人,这种感念就是萌生在大无畏的人文沃野上。我也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得到或享受什么,而是为他人和社会贡献了什么精神和物质财富。
残忍,是愚昧卑劣自私心田上的杂草和荆棘,当我们的心田长满真诚善良美好的庄稼时,这些杂草和荆棘自然就消失了。
第86页,“如果孩子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就会逃避每一个艰难困苦,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圈子变得越来越狭小。”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在合理范围内通过经验进行学习,这样,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受到他人约束的影响,而是受事实自身逻辑的影响。”
童年时的我,是四个兄弟姊妹中的老小。不管是家务活,还是家里有什么其他的事情,都有父母和兄长和姐姐去处理,我养成了躲避除了学习之外的责任担当。只是,那个时候,我一门心思用在钻研文化课上,希望我从读书学习中创造出奇迹来。
由于我的学习成绩优异,在那个学习好一切都被看好的时代,我性格上的缺点错误被忽视了。
直到五十多岁的我,做家务或与人交流,都有一种恐慌。我不行,我不能,这种骨子里的自卑,就因为这种习惯深深扎根在我的骨质。我为此痛苦过,纠结过,这都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归因有关。
别人替我做了,不是我不需要做,更不是不应该做。我则因为想当然的归因,以为除了学习之外的责任,都是亲朋好友应该承担的。
直到跟随王维审老师学写教育教学叙事,学习优秀的叙事者团队老师,我才慢慢发现自己的症结所在,从情绪念头言语一点点改起。这种点点滴滴的改变中,我不断用学写教育教学叙事的方式定格,于是有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历程。
几年来,我积累自己成长历程,形成了“自信自律助人感念担当健康安全”的成长文化。一个个小故事,慢慢让我看到曾经失去的一种人生的美好。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如果真的失去了的话,实际上也失去了人生的最重要的一种成功和幸福!
为此,我常不吝啬表扬学生点点滴滴的担当,因为我想学生品行提升成长路上,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