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81:《儿童的人格教育》摘录与随笔(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
(2020-06-22 14:10:2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081:《儿童的人格教育》摘录
与随笔(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
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
第19页,“儿童的所有行为都从整体上反映了他的生活和人格。”
看到学生的情绪性格状态,我曾常常妄下断语。后来随着学写教育教学叙事,发现自己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通过用叙事的文字,我慢慢看到了学生的整体人生,看到了学生的生存环境和他内心的状态。
看到这些的同时,内心感到沉重,也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所以在我精力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我努力学习成长,希望对得起学生让我陪伴成长的美好时光。让学生的成长历程,因为有我们用心智慧的陪伴而庆幸!
第23页,“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决定他的成长,要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在很多年前,记忆中一个学生挨了班主任狠狠地打,但是他对班主任非常感激,因为他觉得老师打他是为他好。
同样一个学生,看到另一个教师斜眼看了他一眼,他因为老师歧视他。
这件事情,给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然后才会有真正的教育。仅仅觉得自己知识丰富渊博或仅仅因为自己讲的有道理,就去引导激励学生,往往事倍功半。
赢得学生的信任,就是学做学生的真朋友。高兴着学生的高兴,忧愁着学生的忧愁,用学生的视角去看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然后在情感和心灵方面,最大限度接近学生的状态,这个基础上的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情感的引导激励,才会受到学生欢迎。
这种学做学生真朋友,没有现成可以套用的模式,只有自己用心去做区去感悟,才会有所收获。其实,这种陪伴学生成长,也是提升自己品行境界的过程,也是拥有保持一颗童心的过程。付出很多,收获更多!
第24页,“当孩子对一个情境没有做好准备,而又不得不独自面对时,他就会心生怨恨。”
第25页,“学校忽视了这种情境下的儿童的心理,既没有表现出适当的宽容,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设法消除产生冲突的根源。”
很多年了,我都难以忘怀:两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婚的不同表现。一个不在写作业,一个直接不来上学了。现在想来,这正是孩子应对这种突变的一种自然反应。作为一名教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是奇怪孩子的变化。实际上,如果那个时候,我能给这样的学生送上一点点温暖,自己也会更加好受些。
教育教学中,总是有很多遗憾。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这样心中装着学生整个生活和人生的教师,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引导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知识文化,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已。引导激励学生,更好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才更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此,教师完善提升对自己的教育非常重要!
第26页,“社会制度因个体而存在,而不是个体因社会制度而存在。个体的解放在于培养他的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并不意味着强迫个体接受整齐划一的社会模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社会制度对人有约束力,但是兼具对每个人基本生存和人格尊严的尊重。作为教师,应该具有包容每个学生更好成长的胸怀。
李镇西,将自己的班级命名为未来圣贤班。我也学着李镇西老师的样子,将同学们成为未来的圣贤。为此,我从每个同学身上挖掘自信自律助人方面的优点,引导激励学生改掉那个可以改掉的缺点和不足。
这样坚持下来,我感觉到了教育如水一般载歌载舞,感到了教学相长的快乐。想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我也常常联想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时我分不清是自己在帮助学生成长,还是学生在引导激励我更好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都接近了”成人之美“的君子状态,都远离了”成人之恶“的小人状态。从做教师的美好经历中,我更好的看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